- Nov 26 Sun 2006 20:51
六號出口
- Nov 18 Sat 2006 20:08
太陽雨
影片簡介:
十九歲中印混血兒男孩阿東為了尋找失蹤哥哥的下落,未諳世事的他來到馬來西亞混亂的城鎮,嚐盡人情冷暖及人生百態。後來,哥哥在打鬥中被殺,阿東流亡到國家邊境地區,與此同時他愛上一個中國女孩。「太陽雨」是一部描述阿東自我發現的公路電影,刻劃人性原始本質,同時亦反映馬來西亞的邊緣社群的社會現象。
電影在馬來西亞多個別具風格的地方拍攝,從繁華的吉隆坡到簡樸的村莊。《太陽雨》是一部描述人性殘酷卻又帶點溫情的電影。故事描繪了人們情感中的缺點,以及由這種缺點帶來的感情上不能逾越的隔閡,甚至能讓最緊密的家庭關係破裂。
- Nov 06 Mon 2006 13:38
讓高牆倒下吧-推倒高牆的力量
每次讀完李家同的文章,都會想到一個年輕人,如何在跑遍世界各地,經歷各種事件後,用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進而體會出來簡單的道理,卻蘊含無窮的苦心!而李家同,就是這麼一個溫文儒雅的學者,實是當代學術界的一個典範,除了有科學的專業背景,更有濃厚的人文精神!
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喚醒現今社會,希望能帶給大家一點溫度,一點包容,告訴我們,這世界,還有很多不同的人和生活態度可以體會!但他從不說教,只是用溫暖的文字和吸引人的小故事來承載他的想法和希望,就是這麼簡單,卻留下令人深刻的感動!
其實有時旅行可以看的不只有風景,我想在李家同文章背後的深度,還包括他對人的高度包容,以及還各種事物的高度興趣和求知慾,在思考之餘還要多充實自己,多念書呀!很重要的一件事!
- Nov 06 Mon 2006 13:22
青銅小子
記得剛認識小野是在大一下的一場演講中,對於這麼晚才真正對這個名作家有比較深入的了解,我也覺得很驚訝,那次還是為了完成童年與人生的報告,但報告做完後,我仍對他有很深的好奇,所以到圖書館借了很多他的書,以下是一些整理。
我發現小野雖然是師大生物系畢業,雖然到國外念過書,有著濃濃的學者氣息,但他說話的態度就像是一個朋友,一個爸爸,對生活有一股淡淡的自信和看透之後的豁達,難怪他的小孩也都很優秀。而看他的書,也就像看他平常的生活一樣,很輕鬆,卻又學到一種不同的方式來面對事物。最令我著迷的是,他其實一個很有教育理念的老師,就像陳岳禧一樣,他們不會因為脫離學生的身分,而忘了當學生的感覺,能上到這種老師的課真的是一種幸福!!
節錄的句子:
- Nov 06 Mon 2006 13:17
百年思索
文中一開始,便對〝自由〞和民主的差別作了許多論證,提出當前知識分子最大的問題是「如何面對現代化」,接著作者由許多社會中的現象、型態,由細緻到到宏觀面剖析台灣根深蒂固的問題,包括流氓政治、多數民意暴力、副刊文化、國民、政府對文化資產的保存等,有很多我們本來習以為常的問題,都被她提出來成為不合理之處,並以德國和歐洲生活型態和看待中國的觀點作為對照。
看完她的書之後,才知道自己之前生活在多狹隘的空間裡,用美國一貫的商業價值來看待自己的文化,甚至被好萊塢電影和言情小說養壞了胃口,總以為大起大落、大哭大笑的愛情或災難曲折中,才可見文學的價值;或是迷眩在聲光影象和俊男美女中,深不知自己所處的環境正遭逢怎樣的劇變,以及期待我們帶它走向一個正確的方向,對岸已經挾著文化的雄厚資本和龐大的人口力量向我們挑戰,而我們的大學生,卻還在翹課和醉生夢死之中,如何承擔起龍應台所說的責任和成為中流砥柱,實是一個難題。
- Nov 06 Mon 2006 13:11
西潮
作者蔣夢麟
這是一位大學者在民國大概四十年時,寫著中國從182香港割讓到1941珍珠港事變時的狀況,從私塾到西南聯大,從專制到民主,從清朝到民國,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角度寫對於時局的透析,也讓我們有機會可以一睹不同時代的隱憂。
除了分析國際情勢,這本書也介紹中國在那個時代所擁有的文化和民生情況,民間的學制...等,在外敵環伺的情形下,可以看出當時的學者對於中國的文化還是頗具信心,尤其不斷的提到唐朝文化對周遭國家的影響,就他的角度來看,中國的文化是由於兼容並蓄,並且不斷的再創造,才會沒有辦法深究而有更大成就,而且在知識方面只注重實用價值,以至於無法發現真理,而中國優於日本的原因是中國同時強調忠恕,而日本的愚忠則強化了軍國主義,認為只有自己的國家才是值得尊重,其他的人種則不屑一顧,講白一點就是自私,而且日本人自私的非常徹底,也常讓人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