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蔣夢麟
這是一位大學者在民國大概四十年時,寫著中國從182香港割讓到1941珍珠港事變時的狀況,從私塾到西南聯大,從專制到民主,從清朝到民國,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角度寫對於時局的透析,也讓我們有機會可以一睹不同時代的隱憂。
除了分析國際情勢,這本書也介紹中國在那個時代所擁有的文化和民生情況,民間的學制...等,在外敵環伺的情形下,可以看出當時的學者對於中國的文化還是頗具信心,尤其不斷的提到唐朝文化對周遭國家的影響,就他的角度來看,中國的文化是由於兼容並蓄,並且不斷的再創造,才會沒有辦法深究而有更大成就,而且在知識方面只注重實用價值,以至於無法發現真理,而中國優於日本的原因是中國同時強調忠恕,而日本的愚忠則強化了軍國主義,認為只有自己的國家才是值得尊重,其他的人種則不屑一顧,講白一點就是自私,而且日本人自私的非常徹底,也常讓人無話可說。
若說起唐朝,日本和韓國的確都曾吸收中國的文化,而且至今都保存的非常好,日本的茶道、花道、禪...,他們把每一項技藝都發提光大到「達人」的地步,然後進行再創造或是包裝的進行文化反侵略,而中國,究竟是兼容而融入統合文化的速度慢,抑或是文化停滯不前,這點也是值得商確的,如果要說徐光啟的時代所傳入的西方文化就受到了重視,這在現代歷史學家是不同意的,因為在當時,這些西方的時鐘、打火機只是被視為貴族的珍品而已,而會派一些士大夫研究這些學問,多半也只是為了中國是老大哥的面子吧!
再就中西方文化所強調的不同面向而言,西方文化依蔣先生的說法,是受到希臘的理智和基督道德兩種文化的衝擊而有不同發展,不似東方文化一直在儒家的道德文化下作繭自縛,這點倒是真的,因為就教育方面來看,如果我們看到一個小孩子每次都站不起來,但還是屢敗屢起,我們會稱讚他很有毅力,但如果就杜威的觀點來看,他會覺得小孩子很努力,但是太愚蠢了,這點倒是令我很震撼,因為我們都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太深,總以為努力就會成功,甚至把它視為真理,但在這講究效率的年代,能運用智慧達到事半功倍的人才是王道,孟子那套何必曰名曰利的說法,已經無法在實際上運作了,唉~~這就是現實!
另外一種進步的說法就是新的文化可以帶向另一新文化,思想也是,戰爭也是,唯有和平不能,這個說法也是我第一次聽到,想來也滿有道理的!
另外還有日本的反間策略—甜言、閃電攻擊、威脅、挑發
湖南是中國的斯巴達
學潮的運用—在這裡提到學生的單純和熱情常會被利用,而成為一股難以使平息的力量,因此在現代常被視為最後的手段,像是彰女台文社事件、黎文正事件,還有最近看完的危險心靈,卻發現愈來愈多專家和政治會和學生的單純扯上,然後反動、反對、反抗就變得模糊焦點而沒有意義!
古書的價值,無意義口述的背誦,其實傳統的教育方式對某些人還是有用的,根深柢固的記憶和原則對於做人處世方面是有用的,但對於日新又新的科學就難說了,這只是不同教育方法的利弊而已,對於現在潛能開發,蒙特梭利等教育方式,我想,其實也是在小孩根本還不了解意義下的強記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