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星期二,對我來說,大事就是上了洛夫的金龍禪寺
讓我想起那條很詩意的台灣詩路:
晚鐘
是遊客下山的小路→踩著晚鐘的聲音一路下山,所以晚鐘是小路,視覺和聽覺的結合
羊齒植物
沿著白色的石階
一路嚼了下去→跫跫足音像極了咬東西的聲音,羊齒又諧音

如果此處降雪→一處沉靜

而只見
一隻驚起的灰蟬
把山中的燈火
一盞盞地
點燃

→灰蟬,第一層指真蟬的響,點亮一盞燈的偶然;第二層,指灰衣的和尚;第三層,點燃的不只現實燈火,還有內心的一絲頓悟

我是長大了才懂的看詩的,這種濃縮後的情感,一字字的震撼
強度不會低於大河小說,尤其在短短的幾句話裡,常包含了無窮的智慧!
老師一開始講這首詩時,其實我一點也沒看出這詩好在那裡
因為對它的意象一整個不清楚
聽完老師的解釋
我才知道什麼是「共感」,什麼是詩人的聯想力,真的太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