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首先感謝你對這個網誌的抬愛,願意在這個微不足道的地方發表你的看法!
由於回應的字數幾乎比原文還長了…
就寫報告的認真程度,我是十分佩服你的!
但是就我開一個網誌的原意,是記錄,不是分享
更沒有把這裡當論壇的意圖,這是個人動機的部分
所以我只能寫一篇新的文章回應你,並希望這個話題能就此打住!
﹙網路上有很多電子書櫃有心得分享的功能
我相信那裡會有很多人願意跟你討論
目前的我就時間上來說,並不允許這麼做^^﹚
2、再來我要說明一下我會對你的回應有多所質疑的原因
因為我的專題﹙即畢業小論文﹚就是研究劉克襄的作品
這一年來我看了他四十幾本的著作和相關論文,對於他這個人和作品
都有一個很「根深柢固」的印象,甚至可以說是「既定的成見」了
很抱歉,你雖然有你的陳述,但我也有我的立場要堅固
如果我的立場不夠堅定,我的專題寫不出來,也無法說服我的專題老師
所以對任何關於劉克襄的看法,哪怕只是你的感想,我也有檢證的必要
3、在你最末一次回應的第二段提到你是以自己的感覺去體會劉克襄的書
就文學上的做法來講,這就是「以意逆志」﹙以文章旨意去推求作者志意﹚
這種作法是很常見、也很好用的,但我必須提醒你
還有一種做法是「知人論世」﹙從作者的社會背景、實際行為去了解作品﹚
如果你有看過劉克襄的專訪,或是了解他的創作歷程
你就會明白他在這個時期的創作心態是不是在「逃避」?
以及他寫「擱淺」的意義,在他某部分的專訪裡都有自述
這點我想我們不用討論,因為作者早已給了答案
我必須告訴你,一開始牠是傾向逃避的,但後來途中的思考讓牠改變了方向
再來你說你認為「逃避」帶有負面意義,這點我之前有略為論述
文字只是指涉概念,你所「認為」的社會意義是後來加上去的
就我而言,「逃避」是一個人在面對壓力時的正常情緒和心態
﹙就像我看到這麼「落落長」的回應,第一件事也是想逃避﹚
所以我大膽的用了這個詞,如果你有機會看劉克襄早期的書籍,他也常用
4、在就回應的末段,你夾雜了很多想法在裡面
其中最重要關於理想追求的部分,又扣回第二段「逃避」的心態
這點我在之前的回應也有提到,我並沒有認為去追求理想就是等於逃避
我說的是「要追求某些理想的過程,常需要放棄現實的某部分責任」
我說這是「一體兩面」的看法,也是大體上而言
就如同一個學生不喜歡某個老師而蹺課,跑到圖書館去看他自己喜愛的書
就他自己而言,他在追求自己理想的知識。但他放棄上課的權利的部分
你說他是「避」掉課堂的世俗,我則認為他逃避了當學生的責任
這是個人觀點的不同,但基本上我並不反對赫連麼麼的溯河是為了追求理想
在沒有干擾到其他鯨魚的生活狀態下,我也不反對他的溯河行為
如同我下的標題是「置之死地而後生」,這是牠生命中一個重要的轉折
他能在這樣的行為中得到牠想要的,我覺得很好!
5、就你以下這段話:
「人本身就是矛盾的,如果你讀過心理學就應該會了解。他知道他要什麼,卻也知道他不知道他要什麼(這句話如果你覺得不能認同,那我在作解釋)。」
我想這句話我也沒什麼好不能認同的
因為人類的矛盾我想不用心理學就能解釋
如果你要解釋,請你直接告訴我這句話是出自哪位大師就好
因為我修過人格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
兒童發展心理學、文藝心理學…等課程,有很多相關資料可以參考
還有,你想用「心理學」的角度切入赫連麼麼的行為,我覺得很好
研究劉克襄這麼久,我更樂見於有人用生態學、動物神經學來詮釋他的作品
這是我覺得他了不起的地方。由於劉克襄本身的博學
我相信他作品所含的議題可以在更多領域中討論
6、總結以上各點,我以交了不下百份報告的經驗提醒你
心得可以是陳述,可以是論述
陳述是抒發一己之觀點,這種主觀的東西很難再討論下去
但論述就非得有理論支持和引文例證,這樣的討論才會深入和有意義
而如果你的陳述沒有基本的邏輯,或是一直建立在「我認為」上
心得會顯得較沒有說服力和吸引力,分享上也就有其困難
最後,如果你還有後續感想,請你發表在自己的網誌上
我有空的時候會連結過去看看的,再次感謝你的分享與指教!
我們彼.此.放.生吧!
由於回應的字數幾乎比原文還長了…
就寫報告的認真程度,我是十分佩服你的!
但是就我開一個網誌的原意,是記錄,不是分享
更沒有把這裡當論壇的意圖,這是個人動機的部分
所以我只能寫一篇新的文章回應你,並希望這個話題能就此打住!
﹙網路上有很多電子書櫃有心得分享的功能
我相信那裡會有很多人願意跟你討論
目前的我就時間上來說,並不允許這麼做^^﹚
2、再來我要說明一下我會對你的回應有多所質疑的原因
因為我的專題﹙即畢業小論文﹚就是研究劉克襄的作品
這一年來我看了他四十幾本的著作和相關論文,對於他這個人和作品
都有一個很「根深柢固」的印象,甚至可以說是「既定的成見」了
很抱歉,你雖然有你的陳述,但我也有我的立場要堅固
如果我的立場不夠堅定,我的專題寫不出來,也無法說服我的專題老師
所以對任何關於劉克襄的看法,哪怕只是你的感想,我也有檢證的必要
3、在你最末一次回應的第二段提到你是以自己的感覺去體會劉克襄的書
就文學上的做法來講,這就是「以意逆志」﹙以文章旨意去推求作者志意﹚
這種作法是很常見、也很好用的,但我必須提醒你
還有一種做法是「知人論世」﹙從作者的社會背景、實際行為去了解作品﹚
如果你有看過劉克襄的專訪,或是了解他的創作歷程
你就會明白他在這個時期的創作心態是不是在「逃避」?
以及他寫「擱淺」的意義,在他某部分的專訪裡都有自述
這點我想我們不用討論,因為作者早已給了答案
我必須告訴你,一開始牠是傾向逃避的,但後來途中的思考讓牠改變了方向
再來你說你認為「逃避」帶有負面意義,這點我之前有略為論述
文字只是指涉概念,你所「認為」的社會意義是後來加上去的
就我而言,「逃避」是一個人在面對壓力時的正常情緒和心態
﹙就像我看到這麼「落落長」的回應,第一件事也是想逃避﹚
所以我大膽的用了這個詞,如果你有機會看劉克襄早期的書籍,他也常用
4、在就回應的末段,你夾雜了很多想法在裡面
其中最重要關於理想追求的部分,又扣回第二段「逃避」的心態
這點我在之前的回應也有提到,我並沒有認為去追求理想就是等於逃避
我說的是「要追求某些理想的過程,常需要放棄現實的某部分責任」
我說這是「一體兩面」的看法,也是大體上而言
就如同一個學生不喜歡某個老師而蹺課,跑到圖書館去看他自己喜愛的書
就他自己而言,他在追求自己理想的知識。但他放棄上課的權利的部分
你說他是「避」掉課堂的世俗,我則認為他逃避了當學生的責任
這是個人觀點的不同,但基本上我並不反對赫連麼麼的溯河是為了追求理想
在沒有干擾到其他鯨魚的生活狀態下,我也不反對他的溯河行為
如同我下的標題是「置之死地而後生」,這是牠生命中一個重要的轉折
他能在這樣的行為中得到牠想要的,我覺得很好!
5、就你以下這段話:
「人本身就是矛盾的,如果你讀過心理學就應該會了解。他知道他要什麼,卻也知道他不知道他要什麼(這句話如果你覺得不能認同,那我在作解釋)。」
我想這句話我也沒什麼好不能認同的
因為人類的矛盾我想不用心理學就能解釋
如果你要解釋,請你直接告訴我這句話是出自哪位大師就好
因為我修過人格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
兒童發展心理學、文藝心理學…等課程,有很多相關資料可以參考
還有,你想用「心理學」的角度切入赫連麼麼的行為,我覺得很好
研究劉克襄這麼久,我更樂見於有人用生態學、動物神經學來詮釋他的作品
這是我覺得他了不起的地方。由於劉克襄本身的博學
我相信他作品所含的議題可以在更多領域中討論
6、總結以上各點,我以交了不下百份報告的經驗提醒你
心得可以是陳述,可以是論述
陳述是抒發一己之觀點,這種主觀的東西很難再討論下去
但論述就非得有理論支持和引文例證,這樣的討論才會深入和有意義
而如果你的陳述沒有基本的邏輯,或是一直建立在「我認為」上
心得會顯得較沒有說服力和吸引力,分享上也就有其困難
最後,如果你還有後續感想,請你發表在自己的網誌上
我有空的時候會連結過去看看的,再次感謝你的分享與指教!
我們彼.此.放.生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