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故居和陳閣老宅,都是大戶人家的建築,分為好幾進,跟鹿港商行相比當然規模宏大許多,但是重建未成,五進剩三進的修復,還是讓人懷念及讚佩台灣人的修復觀念和技術。這次來到江南,未至蘇州有西的拙政園和留園,只能在胡雪巖故居裡想像,那樣精巧的假山假水,原來富貴人家的圈地,也是想包進一方的天與地。
陳閣老,閣老為宰相尊稱,門檻高,為方便可缷,門當戶對的來由。裡頭有女眷廳,一進包括一天井加一廳堂。在海寧出過的名人有王國維《人間詞話》,徐志摩和金庸。
而由於坊間傳說乾隆皇帝原是海甯陳家的血脈,所以六次下江南,四次駐蹕于「宰相府第」安瀾園,相傳也是尋求自己的身世之謎。身為海甯人的金庸,就曾以此為題材著《書劍恩仇錄》。陳閣老宅為清代江南官宦豪宅的範本,相傳陳閣老是乾隆皇的親生父親。
胡雪巖,江南巨富,一生之中大起大落,如南柯一夢。﹙安徽人有胡適、胡錦濤﹚,從貧戶出身,因城實交出撿拾的錢而為管家有管帳資格。之後也曾做過流年不利時燒借據,有錢就開始結交貴人,包括接濟後來考上浙江巡府的書生王有齡,在王牽線下助左宗棠平定新疆準噶爾之亂,籌錢備槍、糧,慈禧賜黃馬掛,因而有「紅頂商人」之稱號。後李鴻章和左宗棠因攘外和安內議題爭鬥,李主海防,左主平新、蒙之亂疆防。李找盛宣懷﹙開辦許多中國第一,如銀行,學校、鐵路,電報和輪船﹚施計胡雪巖,在各地找人擠兌提款,一夜之間胡從大富變大貧,原本的十二姨太,也只剩羅四,抑鬱而終。
胡雪巖故居位於杭州市元寶街,是江南晚清富豪宅邸的代表作,建於清同治十一1872年,耗資10萬兩白銀所建,號稱中國巨商第一宅。二門有森嚴之感,古有「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屋裡還有偏房、假山。門窗多有藍色玻璃,當時只有從法國進口,相當氣派。在文革時得以保存下來的原因,是當時已經多戶人家住下,而免除被拆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