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海博物館創建於1952年,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爲特色。2樓展各種陶瓷器,還有唐三彩,再來有玉器、傢俱和各類字畫,4樓有服飾展和錢幣沿革,雖大,但要走馬看花也是滿快的,也很難得,展場幾乎不設限的可以拍攝,所以可以留念的部分都盡量記錄啦~~


可惜的是1931年918事變後,故宮開始預訂南遷的行程,由宋美齡的弟弟宋子文主持,據說原本真正的寶物都曾藏在上海法租界的教堂內,後來都輾轉到了台灣故宮,所以上海博物館內的文物質量都不如我們呀。


導遊再說起全世界四大博物館特徵,就是藏品皆非本地。四大分別為羅浮宮,紐約大都會,大英博物館,俄國聖彼得堡。還得講起自己強國人的文化大革命的破四舊,以及日本人和西方人強奪的劣跡。不過強國自己的文化大革命破四舊也是對文物的殺傷力相當強的。這裡不得不提到梁思成和林徽音的預言,拆掉的,終有一天要建回來。也幸好文物都保存在台灣,否則在大陸經歷一段後,現在也都只能看複製品了。


再談到現今希臘雅典衛城,一個國家落後,就沒有發言權了,還得變賣古文明遺產來借貸,真的傷害民族自尊。而這也讓我想起強國人「修復」古蹟時,究竟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

 

故宮南遷補遺
瀋陽事變發生在1931年。故宮挑文物精品的工作在1932年秋天便開始。歷史已經證明是明智果斷之舉,贏得寶貴的南遷時間。盧溝橋的七七事變的在1937年7月7日爆發,日軍就大舉入侵華北。於是南遷開始,古物、圖書部分,全部運到上海;文獻部分,全部存放南京,歷時近4個月。
古物裝箱果真有一套技藝和秘訣,主要是兩個字,一是緊,二是隔。「緊」就是將所裝器物要裝得緊緊的,絕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鬆動。一包一包裝入箱中,塞以棉花、稻草,塞得結結實實的,沒有空隙,使箱內成為一個沒有空間的整體。「隔」就是隔開,將器物與器物之間用棉軟的東西如棉花、紙等隔離。如瓷盤,五六個一組,每個瓷盤之間隔一層棉花,疊在一起,捆緊為一包,外面再裹以棉花緊緊包紮後入箱固定;再如有蓋的器物,將蓋翻過來,中間墊上棉花,使蓋與器物之間不發生摩擦,環上也同樣要纏上棉花,然後再包裹以紙張、棉花,入箱固定。
  古物館的古物中,以字畫、玉器、銅器、瓷器最重要,數量最多也最珍貴。宮藏的古書畫字軸手卷,是歷代流傳下來的御筆和名家珍品,集中存放在紫禁城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和齋宮,散佈在其餘各重要宮室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合計約有9000餘件,包括西晉、東晉以來歷朝有代表性的名家書畫傑作,尤其是晉、唐法書,唐、宋、元、明、清名家繪畫,清各朝皇帝御筆書畫等,每一件都可視為稀世之寶。這近萬件書畫傑作,除留下了一部分之外,再加上陳列室中懸掛的一些,差不多都如數地裝箱南運了。
  上海存放文物的地點確定在法租界天主堂街,是一座七層樓的大倉庫,鋼筋水泥建造的大樓,很結實,也很安全。這裡是當年仁濟醫院的舊址,與別的房屋不相連,相對獨立,有利於警衛和消防。還在英租界四川路倉庫租了一層,專放文獻館文獻,就是從南京移運過來的那部分。另外精品之中最為珍貴的,都集中存放在法租界天主教堂庫房的第五層。這一層的每一個庫門上都裝有警鈴,一旦遭遇不測,庫門一碰,捕房的警鈴便會立即鳴叫起來,全副武裝的軍警就會馬上趕到。
  宮廷珍寶的命運1933年春夏之交,1300餘箱宮廷文物精品,悄悄地離開了紅牆碧瓦的紫禁城,離開了八朝古都的北平,運往南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eenduck 的頭像
    greenduck

    好人一生平安

    green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