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既然主打發展中、開發中國家,參訪時必然遇見許多新市鎮,浙江海寧就是其中一個,在這個浙江的縣級市裡,正以皮革加工聞名﹙本身不產,如同鑽石城是荷蘭的安特衛普,但產地在南非﹚,據說居民們早睡早起,生活簡單就是為了養家賺錢,所以店家都很早就關門,下午五點光顧餐廳時,整條街人去樓空又飄著雨,頗有幾分淒涼。
但隔日造訪皮革城內,就又是另一番景象,室內滿街的皮條皮夾和皮包,個個生龍活虎的店員就等著你殺價,在這裡談不上禮儀,就是漫天的喊,不斷的試,直到一個雙方都接受的談判點。
海寧中國皮革城是中國皮革業龍頭市場,面積有16萬平方米這麼大,是中國皮革服裝、裘皮服裝、皮具箱包、皮毛、皮革的集散中心,也是皮革價格資訊、市場行情、流行趨勢的發佈中心。分有abcde…等座,跟本是工業區等級的購物中心,批發和零售涇渭分明。
走完皮革城後,突如其來的購物行程就開始了,不只是百貨專櫃,回到車上還有蟹黃蠶豆酥、阿膠棗、黃飛鴻花生、芝麻條和琥珀核桃仁,卻不見商圈常見的大白兔牛奶糖和雪花糕。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金融中心,也是優秀的旅遊城市,素有「東方巴黎、購物天堂」的美譽。上海在租界時期遺留了眾多歐式建築,現今也有諸多現代化建築。不過路上仍四處可見拆與建的過程,與皮革城並列,是因為都是此行商業化最重,最令人感到壓力之處。唯一遺憾,是沒有在外灘的和平飯店喝一杯要價三百多元的咖啡。
上海的發展就不是我所能想像的範圍了,從沒有任何物產的小漁村,因交通和位置等因素搖身一變為國際級大都市,當中有十萬八千里的路程,卻在十幾年內完成。從1840年鴉片戰爭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後登上歷史舞台,開放的五個港品有廣州、福州、廈門、上海和寧波,從那時就擁進了洋人和許多移民。所以上海面積雖只有台灣的1/6,卻擠進了和台灣相同的2300萬多人,市街上有外灘大百貨和高級精品店、咖啡店,也有外國人印象中的穿拖鞋打赤膊的平民攤販。徐家匯名來自徐光啟名,明代晚期引進西學,和利瑪竇合譯有《幾何原理》。
經導遊一提才知道的事,中國大城市是不能騎機車的,但有小型電動車,除了重慶山城之地理因素。
上海自由貿易區,從規定可以做的生意,放寬到規定不能做的生意,漸漸成為各地商業的領頭羊風向標。
上海市中心是人民廣場﹙北景是北京故宮和天安門廣場﹚。
南京路步行街舊名就是大馬路,是上海市中心一條東西向馬路,如今滿街全是各國連鎖大百貨,人潮摩肩擦腫。東起中山東一路的外灘,西至西藏中路。其中河南中路至西藏中路段為商業步行街。南京東路闢築於1851年,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上海開埠以後最早修築的幾條馬路,並逐漸發展成為上海乃至世界上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
外灘則是外國建築風格,頗有高大城市的異國風。西側建築群盡顯當年『遠東華爾街』的風采,現今被稱為「萬國建築博物館」,先後建於20-40年代,群集各種建築藝術風格為一體。外灘東側是著名的浦東新區,著名獨特建築有:東方明珠塔、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海關大樓、金茂大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