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一直不了解三毛,為什麼書中的豁達和精彩沒辦法鼓舞她最後一段日子,使她最後走上自殘一途…

在鬧學記裡,三毛遊走各國,享受人生各種樂事,在美國的社區大學裡,演活中國文化,四處和陌生人打招呼、看衣服、讀文定、嗑漫畫、改小說、吃糖果、切蛋糕、泡茶水…你說,這麼一個隨性又率真的人,為生活在她周遭帶來多少快樂和記憶!

她還私底下為各位同學做了個性分析的分類,有的人天生就極具特色,像個角色,有的人卻又堅持普通,看一次心一次,三毛說這樣的人可以去做間諜。在最後她要離開的日子,她說老師給了她世界大同的感覺,在小小的教室裡。就是這麼一個異數,為當時的旅行文學帶來多少活水。

當然,一個作家的廣泛經驗來源,除了在圖書館博覽群書,以及咖啡館的小道和沉思外,還得走向大自然。對於精通各國語言,對世界各地的興趣,大概是三毛在當時文壇裡最特立獨行的一點。無拘無束,不怕生、不怨離別的她,認為人一生最大的志業,也不過就是「放心」而已,所以她不看重身上之物,看透生命別的本質,也總是帶有一切隨風而去的灑脫,只是對於寫作一事,始終無法割捨。讀書和旅行成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兩顆星,但這只是形式,她寫了一句讓我如夢初醒的話「寫書只是百分之十,其他的日子才是真真實實活著的滋味。」

我們有許多方式去開拓視野,享受人生,創造記憶,但這些都只是一種生活的形式,重要的核心還是這些日子下的本質,「活著的滋味」,抓得牢一點,或許會比較看得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