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也是在國小圖書室裡,被大力推薦全班一起閱讀的童書,講述前彰基醫院創立者蘭大衛牧師的故事,雖然生長在富裕的英國,本身對藝術極有興趣的他,為了幫助更多的人及為主奉獻,他選擇就讀醫學院,並在25歲大好的青春年華裡,為了「上帝沒有怕死的信徒」的原則,毅然決然到台灣服務,這一來就是好幾十年的深耕,為當時﹙1895年始﹚醫療設備落後的台灣中部,種下第一顆西方醫學的種子!
當時對臺灣有卓越貢獻的傳教士,除了有北部馬偕,中部甘為霖外,人們為了推崇蘭大衛對病人的用心,還有「南門媽祖宮,西門林醫生」這句俗諺,可見其無私的大愛對台灣的影響,得以神祇並列。
- Sep 27 Sat 2008 20:54
切膚之愛-可敬傳教士
- Sep 26 Fri 2008 20:53
一生的閱讀計畫—孩子的閱讀
從很早就知道讓小朋友閱讀有很多好處,但自從看了這本書看之後,我才更明白其中的理論和運作基礎。
首先書中對有些家長的疑慮提出澄清,閱讀愈早開始,並不會影響說話,相反的同時說與讀可以相輔相成,增進學習速度。
- Sep 13 Sat 2008 19:58
天空掉下一首詩
http://oldlady.idv.tw/old/2006/love_2006/51_xizang/index.html
真的是天上掉下來的一首詩
看見這個分享,讓我又有了出去走一走的衝動
- Jul 29 Tue 2008 16:16
人生劇展艾草-當媽的心情
最近公視在重播著一系列的人生劇展,幾乎每一部,都是一個小片段的記實回憶,或者橫跨著好幾代的價值觀,有時候,會為劇中人物的對話而發笑,有時候,只要一個眼神就讓我落淚了…這樣的起伏,因應著劇情的衝突矛盾而生,隨著幕落那一刻的黑暗而解!
變相的來說,我可是當之無愧的宅女,這一個月來,發了瘋的看小說、看電影連續劇,發了瘋地為別人的故事著迷,我可以冠冕堂皇地評論劇中的角色、議題、手法…但無可否認地,有時我並不是真正了解故事背後的意義!關鍵就在於我的現實人生有沒有辦法相對應。偏偏這些故事的背景,都發生在我的年來首次搬回家住的陣痛期中…於是我開始可以了解,為什麼有人會沉迷在動漫畫中無可自拔,繼而在當中尋找人生的意義,因為動漫世界再怎麼艱難,也是由主角自己解決問題,而成就感卻可以分享給讀者。站在全知的觀點透視人生,一切的磨難在緩衝之下了解,誰能不著迷?
- Jul 24 Thu 2008 23:25
人間條件2-她和她生命中的男人們
這是一個描寫台灣阿嬤的故事。同時歷經戰亂、國民黨的統治,以及台灣多元化國際化進程的她,在老中青三代,為了跟上社會而學習不同的語言,但為了守住一份道義,卻是差點守不住爸媽留給他的房子…
整部戲笑中帶淚,除了演員們的演技精湛﹙對於可站上劇場的演員,我一向除了感佩還是感佩﹚,另外我不得不膜拜的是吳念真掌握「語言」的功力,不僅是喪禮、社會情勢、民間俗諺等各種場合因應而生的語言,他都暸若指掌地重現於舞台上,每個人的「口氣」都做到恰如其分的精彩,這部戲就成功了一半。值得一提的是,本來這部戲只有我在看,但媽媽一聽到台語發音,也就跟著靠了過來,並且還跟我討論劇情,這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我想吳念真就是用作品實踐了了他自己的創作理念,「通俗是一種功力」!
- Jul 23 Wed 2008 16:36
聽見天堂-來自底層的聲音
這是最近少數幾部電影,可以讓妹妹安靜坐著看的…
由義大利導演克里斯汀諾.波東尼(Cristiano Bortone)執導的「聽見天堂」,是描寫一個小男孩米可誤玩爸爸的槍而失明,被送進盲人學校後的生活。對於小孩子調皮的功力,以及他們潛藏在背後的想像力,我是早有領略的,有時只要給他們一張紙一支筆,就可以瞧見心靈的爆發力,但是對於盲人小朋友,我卻是少有接觸,只知道對原本就活潑的小男孩,剝奪了其中一項感官,是多麼殘忍又阻礙成長的一件事…所幸米可在法蘭絲和菲利契,以及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唐老師的協助下,找到了「錄音」這個出口,在尋常的生活聲音裡,創造出一個新的作品。而學習如何「傾聽生命,表達內心」,認同自己是獨一無二的那一個,不僅是一個盲童,我想也是我一生追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