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剛來到南方,就知道農曆9月15日有「夜祭」這項活動,但那年剛好遇上南部最大的災害,所以原來的主要場所「小林村」就停辦一年,之後一年在飄著小雨中還有其他的活動,根本沒有力氣去參加。

今來,少了上頭的壓力,還是自己好奇的跑去湊熱鬧。過程比想像中還熱鬧,至少不是一堆耆老正經八百的坐著,而是有流程在跑的,還有融入漢族的拿香拜拜和起乩當代言人的過程。那位「阿立祖或是原太祖」的代言人還是位原住民,一切只能說是因緣際會,原來阿立祖也講族群融合。



但祭祀的祖靈是塊碑,沒有位何雕像,祭拜的場所稱公廨,祭拜的東西沒有供桌,是舖滿一地,而且酒也是一箱一箱抬進去,祭拜過程也是不斷揮灑。最後的高潮是唱縴曲﹙大波羅就是其中一首﹚,還有四步舞蹈,一旁的辦桌也有相當多人捧場。學生們邊跳邊吃,也是一種不錯的傳承。

今年調查課程中,卻發現這裡真正的平埔族並不多,很多找不到源頭的,也只能懷疑,畢竟沒有文字的紀錄,真是件麻煩事。不過竟然可以申請到日治時期的戶籍騰本,這件事倒是令我滿訝異的,我以為找祖藉和堂號已經是極限了。不過事實證明,歷史真的會以各種方式留下痕跡呀。尤其在文字和影音各種媒介都高速流動的現代。







漢人廟和公廨真的不太一樣,但相鄰不到50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