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ull

圖片引自:時報悅讀網

絕版。花蓮二手書店。旅途中的書。

會選這本書上火車,是因為封面就是綠色背景襯著一道長長的鐵軌,上面長著黃色小花,象徵某種旅途的生機。再來是書名和性質。「送行」兩個字現在隨著張秀卿復出唱「車站」和電影「送行者」的播出而紅了起來,其中「送」這個字包含送的人與被送的人兩者關係,讓「行」的意義多了不同的解釋。

其實就跟一般文學獎的選集一樣,作品的實驗性質很強,多半在探測評審的口味,主流的口味,還有流露很濃的學院、理論氣息,對我來說,就是文藝腔太重。大約就是十年前到現今的作品,粗淺看來,我大概可以分出那些可以作品可以得獎,很簡單,就是我看不懂又寫得篇幅特長,隱約可以看出用典,卻永遠說不出真正意涵,如果沒有賞析覺得不想再看第二次的作品。我看這些作品時﹙尤其是新詩和散文,小說因為是說故事,很少看不懂,頂多就是喜不喜歡﹚,唯一的具體感受就是獨白和意識流,如林幸謙〈繁華的圖騰〉寫智障兒的內心,分成童話、命運、寓言、貢品四個大段,看來就是鬼打牆的層層疊疊,而這樣看不出明顯分界又又題旨分隔的文章,我也曾在得獎健將同學投稿的作品中看過,一次兩次以後,我開始明白,這不是我可以了解﹙或者喜歡﹚的領城。

縱使如此,還是在翻完之後,看到好幾個熟悉的名字,其中一個林靖傑﹙拍出〈最遙遠的距離﹚的好導演〉,他寫的〈流浪者之歌〉算是平易近人地談床、談遊民、談性,最後歸結身體和心靈層次的飄泊,以妓女床上固定的工作範圍卻沒有心,對比游民沒有床和始終追逐的食、性本能。

另一篇我印象深刻的報導文學,鄭禮忠〈逐夢的人〉講做直銷的各類人,如何在不同的工作中醒悟,告訴自己賺錢的夢想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這條捷徑就是改變自己口才、人際,同時縮短吃苦時間的妙計。強烈的致富渴望,甚至讓這群人身兼多職而不畏苦。就如同相信神明、宗教、偶像…等,一切沒有進入﹙甚或浸淫﹚就很難理解的事物,看過周遭真實的例子之後﹙或是《海神家族》﹚,我也一改之前的睥睨,反倒覺得因為這些人的固執,讓「故事」變得深刻,而是非在這個經濟困難的時代,似乎愈來愈沒有分辨的必要,學會以灰色階段待人處事,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很多不同職業的生活是我很難想像的,但藉由閱讀,我搭起的窺視窗口卻無遠弗屆,而這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人生啟示,就是永遠不要下定論,多看多聽多感受,這個世界充斥的故事太多太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