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愛與恨難以分解,唯有透視過往的傷口,我們才能明暸,或許,誤解、衝突、逃離的另一面,是細微難辨的愛?~~截取自書底

這本書的議題讓我很感興趣,關於藝術創作和親情、母性天職間產生衝突時,一個「藝術家媽媽」會如何選擇?更增加文本戲劇性的衝突點,是藝術和色情間的判斷,以及女性身體的自主意識。

《母親的模特兒》故事架構很簡單,名攝影師茹絲.唐恩為了藝術創作,將女兒克蕾拉的身體當成題材,從二、三歲到十四歲,進行長時的「寫真」與創作,而裸體是一重要的關鍵。克蕾拉從不懂事和單純的討好,在經過同學間的流言蜚語,以及父親納森強烈的捍衛後,開始封閉自己並逃家。十四年後,克蕾拉在偏僻島上的平靜家庭生活,因為姊姊羅蘋的一通電話發生改變,同時牽動的,還有當律師的姊姊羅蘋好強的傷痕,以及丈夫強納森.柏鐸、女兒珊米長期感受「神祕」的不舒服。

從最近我看的翻譯小說,題材大都不脫探討人性和各領域的迷離交界,包括追風箏的孩子是親情與友情,姊姊的守護者是人性、親情與科技,不存在的女兒是人性與彌補,也牽扯到攝影議題,德語課更是大談戰爭中的人性扭曲。要講人的故事,就必須同時把愛與希望、誠實和責任這些光明面揉合,好好地揉合在自私、嫉妒等等負面情緒上,使其成為一道難題,小說家總是帶著讀者面對難題,讓人在聽故事外也好好思考自己的態度。

很多難題的解決,尤其牽涉到愛恨情仇,用時間淡化似乎最為現實普遍,但是本書竟牽涉到死亡和金錢,看到最後我覺得有點荒唐。這種犧牲當事人的藝術,抑或忽略拍攝主體為一生命的藝術,還是藝術嗎?克蕾拉在最後看起來竟是因繼承了遺產而原諒母親,並讓書籍出版,這其中的利益糾葛,頓時讓書的格局變得狹小。另外,在克蕾拉自己的情緒還沒處理好之前,母親就已死亡,在經紀人卡波維.韋斯宣布遺囑時,羅蘋同樣受著傷害,整個家庭的關係不是在書中一句「缺一不可」就可交待。

綜觀全書,給我的感覺就是可惜了一個好議題,結尾處理得相當草率,雖然作者的文筆很好,講故事時一路用時空錯置的插敘,時而鉅細靡遺陳述心理現狀,時而進入過往記憶,對話流暢,甚而還有變換字體提示重點﹙其實我覺得這跟本不必要,這樣做低估了讀者,也限制了閱讀自由﹚,最重要的,我不認為這麼長時的心結會因為金錢或是死亡就戛然而止。以一個簡單的問題作結:
如果茹絲沒有死,而是付費或哀求讓克蕾拉繼續拍攝,並且保證更高的藝術價值,克蕾拉是否會接受?

工作與天職
茹絲雖然愛她的女兒,恨不得保護和占有兒時的童貞,把其中一個女兒當成作品般收藏、販售、公開裸露,而另一個女兒則被長期忽視,被迫冷漠武裝保護自己,這樣以愛和藝術為名的行為,是否就可以合理化傷害,我認為茹絲不管多有名氣,或是批評家宣稱「深刻與協作母性本質」,這種建築在傷害上的行為,不管是身為母親或者藝術家都很失敗!而這也是為什麼身為實習生蓓歐妮心中的偶像,在子女照顧起來時卻像在談論垃圾的去留。唯一可取的,是她對自以為是的對藝術的堅持吧!﹙為什麼不換個想紅的模特兒,這一切難題就解決了不是嗎?﹚

色情與藝術、女性身體自主意識
克蕾拉原本並不排斥當模特兒的,為了討好媽媽以及和她相處,她甚至不覺得拍照有什麼不妥,但從爸爸看到相片、和媽媽的爭執,以及生活中被人指指點點,她才開始覺得自己身體像是見不得人,有某種色情的隱喻,她形容自己失去自我的童年卻在鏡頭中存在的詭異。到底藝術和色情的底限在哪,是因為謠言影響還是自覺身體的意義,實在令人難以費解。→而這部分作者也沒有做一爬梳整理

把影像看成縣浮於空間的微粒,光線、陰影、質感、場景、構圖vs
攝影對象身為一個體的主體性
﹙題材、藝術形式、市場﹚

小時的不幸,是否可由長大之後的幸福彌補?→→強納森放棄珠寶商行銷世界的企圖,甘願陪著克蕾拉身處小島,但克蕾拉原本並沒有打算敞開自己的心房
他人需求、自己感受交集


P35只是或許,只要她把每件事做對了,就能確保他們的生活不受這個世界染指。
不幸五階段—否認、憤怒、拉扯、沮喪、接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