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流浪∞趴趴走遊食 (675)
- Aug 04 Mon 2014 17:51
2014口考前當大爺—來來山城當貴族的老樣子
- Jul 07 Mon 2014 22:52
2014大關前的閒散置策—家鄉走走
- Jun 15 Sun 2014 18:13
2014海濱福寶,彩犇飛翅
- May 28 Wed 2014 23:35
2014校園裡的夢幻圖書館村東,平和再生雙心湖
再一次拜對角線研習所賜,略過影城和服飾店。來到了村東國小,大村平和社區和校園的圖書館改造,著實令人驚豔,一直嚮往在彰化也能有個如雲林繪本兒童館般,夢幻又有主題性的圖書館,沒想到就在原本平凡無奇的校園中營建。
- May 18 Sun 2014 22:14
2014新竹峨眉臺北士林—家族喜事陪母踏遊
- Apr 27 Sun 2014 22:28
2014福寶復活的藍晒
記憶中只有牛屎味和水鳥海風的實習處所,睽違了七年,上次研習時經過,不知村民們有大計畫在實行,從水鳥保育的推廣到牧業觀光的行銷,此次藍晒圖的賣點,小小的微改變,卻是讓土地用最環保的方式發揮價值。
- Apr 27 Sun 2014 22:13
2014彰化埔鹽大有社區—歷史和熱情的價值
網路資料中,大有社區原為平埔族馬芝遴社的社域,此社原以今日福興鄉番社村為中心。明朝末年有陸人來台在鹿港上岸開墾,至施琅平復台灣後鹿港一帶已人滿為患,至西元1690年,漢人已經開發到現今的福興鄉。西元1709年,施世榜為開發彰化平原,花費巨資以引濁水溪,十年中已灌溉一萬兩千多甲土地。兩三年後施世榜向清朝政府申請「馬芝堡埔鹽莊草地」的開發,然而這個開發案中並不包含北埔鹽四個村落(大有、新興、永平、永樂),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隔著鹿港溪對岸就是「馬芝遴社」社址,且當時四村已有十戶左右平埔族散居於此,大有庄已開發而沒納入。西元1732年,福建、廣東一帶人口大量的移民進到埔鹽,型成具體聚落。大有庄的形成推測大約在康熙末年:漢人開發福興鄉至「埔鹽庄草地」開發之間。 (資料來源 「探索埔鹽」作者:施見德)
- Apr 23 Wed 2014 23:32
2014新竹北埔綠世界—就只是動物園
- Apr 23 Wed 2014 22:52
2014彰化福田油桐花—愈拍愈退步
從與好友的尋幽踏查,到車水馬龍的熱門景點,想想也不過三四年的事。於是賞花不再是附庸於風雅,絲竹之聲伴隨著麥克風散播於絡繹人潮間,不斷閃身借過之後,印象最深的還是眾人擦身而過的肩膀。不斷想避開人潮拍些散景,但徒勞無功,只能借些空檔排些字樣,閒散之策,還是束之高閣吧!
- Mar 30 Sun 2014 23:19
2014福井食堂和社頭足跡牛排
兩間在社頭我很喜歡的小店,有食物豐富性和歷史性來說,我認為經營的相當成功。福井食堂頗富盛名,有鐵道文物的收集,還有車站的造景,可以參觀和玩拍照,也可以休息和吃吃便當,我認為是相當有趣的餐廳。
- Mar 30 Sun 2014 22:57
2014對角線研習社頭散散步
- Mar 30 Sun 2014 22:33
2014王功巷仔內—蚵嗲尋奇
- Mar 06 Thu 2014 22:25
雲林西螺—北方東城麵食館
列入口袋名單的一家餐館,如果不需要排隊的話…其實對於時間的敏感度提高後,對於排隊這件事就相當反感,尤其在人多口雜的地方吃飯,美食的評價也會瞬間下降,但良好的翻桌率、等待時間的合理和用餐品質的控管如果做得好,讓人接受度會比較高。
- Mar 05 Wed 2014 00:21
2014雲林小旅行—那些途中綻放的亮點
- Mar 04 Tue 2014 23:46
2014田尾夜市—絡繹不絕的人潮
- Mar 04 Tue 2014 23:30
2014彰化北斗心動廣場—心動與行動間
- Feb 26 Wed 2014 23:45
2014最後的堡壘,我希望。
- Feb 16 Sun 2014 23:55
2014中興新村臺灣燈會—元宵還是情人節
許多的巧合讓這次的燈會顯得意義非凡,還記得大學時代追了兩年燈會,說非得找到另一半才來賞燈,結果……
中間卡在報告山上,連在鹿港辦燈會都無緣主燈秀。過了這些年,總算有緣目睹馬年「龍駒騰耀」,卻遇上人算不如天算的時機,碰上情人節和元宵節,該死的年度諧音是2014愛你一世,開啟的不只是樹上各式造型花燈裡的小燈泡,行於路線中的人體閃光亦星光熠熠,於是這賞燈和閃燈的境界簡直如銀河般的璀璨,舖展一地的亮點,襯托的是…家人團圓的喜樂啊喜樂。加上中興新村也號稱是家父家母年輕時的約會聖地,對比眼前人,甜蜜啊甜蜜。
- Feb 04 Tue 2014 23:37
2014鹿港田尾走走
鹿港,我心目中彰化的活招牌。幾乎每年都要走過三四次的地方,為了不同的好友。奇怪的,路是熟了,像是一個好鄰居,但情感卻放得不深,就像一個很有名的明星,在商業區裡就是吃吃喝喝買買東西,賣他的歷史古意,還有巷弄故事。好像還有更深一層可以挖的,但又像那些走訪的古蹟,背不起的來由,人潮和土地隔起了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