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交通和網路之便,現代人可以把萬卷書和萬里路結合,是以前的愛書人不敢想像的吧,少了尺素書的浪漫,但可以高效印證文字之外扉頁裡的想像空間,是愛書人夢寐以求的境界。
在所有熱門景點裡,意外走訪莎士比亞書店,看看門面也感受一下朝聖的心情,縱使書店是要走進去逛,坐下來看才能感受的空間,但不遠千里看看排隊的人潮,竟也滿足了,畢竟中文才是我主要感知世界的管道,想通這點就不再執著了。實際上逛著拉法葉百貨公司裡的書店,有小王子專櫃;還有法國塞納河街道的書報攤、航空站供旅人看的漫畫數獨新聞、飯店的閱讀區,一直到義大利艾曼紐二世迴廊裡的Rizzoli書店,才知道書店門面都有這麼多不同的面向。
法國的綠書攤則是提供給平民的閱讀資材,塞納河沿岸岸堤上成排的綠色鐵箱子,是巴黎專賣舊書的二手市集。據說這一傳統從16世紀延續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從事這門行業的人還有bouquiniste(舊書商)這個專有名稱,早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載入法蘭西學士院主持編輯的法語詞典裡。據史料,塞納河岸邊擺賣舊書始於1606年巴黎新橋(Pont-Neuf)落成之際,後來慢慢形成巴黎一景。而書攤還有自己的標誌,是「一隻蜥蜴望着一把劍」,蜥蜴象徵舊書業主永遠在尋找光明,而劍則代表着高貴,即業主對高尚的圖書業的追求,並且直到1930年才採用規格統一的綠色鐵皮箱。
找了一下Rizzoli的資料,發現國外出版社自有的書店門面多麼氣派,也才發現Rizzoli出版社1929年誕生於義大利,以出版藝術、設計、建築、時尚類圖文書聞名。紐約的Rizzoli則是成立於1964年。有人說Rizzoli 在出版業是像蒂芬尼的高端品牌。
世界那麼大,總是有學不完的事,走不完的路,願我能一直保有好奇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