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直到實習很久以後,看到小朋友在操場上生龍活虎的樣子
我才明白自己念書念那麼久,Before & After最大的差別
不管是頭頂電風扇吹不走的噪熱,永遠無法公平二分的組別
還是明明看著就是暴力籃球和躲避球的遊戲,年級低的總是投入的多
對他們來說,生活就是遊戲就是快樂泉源
而這樣的運動方式只要同年齡的盟友在,外在的環境條件是微不足道的
回到重要的學習場所—教室,看一眼就要待到退休的地方
﹙世事難料,說不定也待不了這麼久﹚
一路以來隨著紫外線的威脅,我離操場愈來愈遠
某種對團體的狂熱和大笑的衝動在這短暫的等待中,也漸漸遙不可及
那天,聽見候文詠《沒有神的所在》CD
談他重新閱讀金瓶梅的一些感想
發現那些古代伎伶所扮演角色之複雜,竟是今日諧星、模特兒、性工作者
甚至是美學提供者的綜合體﹙前戲之講究、服飾飲食文化之推廣﹚
然後提出,男人們在瓦窯裡提找女人找愛情,其實都是為了「樂子」
成人之間的聲色犬馬之樂,與兒時的同儕共歡之樂當然不可相提並論
只是看著聽著,有感於現在的「不太快樂」
會不會也是眷戀著以為看不起的一切,既而對自命清高的失敗感到失望
準備遠行的行李時,突然這麼想著,總覺得帶的什麼都不夠
還有,候文詠還講了認識自己要先離開自己,兩個方法
時間上的離開靠閱讀,空間上的離開要靠旅行
兩者皆我所愛,但離開得太久,竟不想回到常軌了,唉呀這也是迷失的先兆吧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