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這樣的心情,買回來一本書後很想翻閱卻又不捨,怕看完之後下次要再看到這麼好看的書不知是何時。舒國治的書就是這樣的,每次都要挑長途旅行上的路途中翻閱,才能體會那種「移動」的感覺,那種「過一天就要長長足足的過它一天」的精打細算﹙p.153﹚,卻又無比慵懶的行走。放下書後我才發現,這種日子畢竟只能偶一為之,要長期過著流浪的生活,第一身心要極強健,第二經濟後盾要強,第三要天性懶散不為外界所動,這些對我來說都不可能,所以也只能看著書中的描述想像遊走世界的樣子。
〈早春塗鴨〉一篇我最有感觸,從「報紙,電視,話題,麥當勞」四項日常生活元素提起,舒國治說當人受不了無止盡的重複時,就是出走的時候了,但諷刺的,旅途中這四樣元素還是跟著,人們抵抗不了慣性是真的,但是否這樣旅途就比較沒有價值,我以為不然。出走是不是就意味著要改變、隨便,入境隨俗是否有其必要,這些都是我懷疑的,因為全球化已經讓差異變小,而選擇加入當地的活動,也只是旅行社安排的詭計而已。但願意晃晃走走卻是必需,在幅員廣大的目的地裡安步當車才最能看出當地生活的風格,但身為背包客,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這點要求也是極嚴苛的。
漸漸地,我在舒國治精鍊的文字裡看到過多的理想,沒錯,要簡單,但複雜的社會讓旅途變成另一種現實,只是換個地方生活罷了,我突然有這種錯覺,在不同的旅館中醒來時,我也想著這些事。
p.11倘若人在紐約一輩子,會顯得這一輩子很短。
〈旅途中的女人〉
p.60不言旅途,人生似乎太過篤定,篤定得像是無有,又像是太過冗長。倘言旅途,則原本無端的人生,陡然間增出了幾條細紋,從此彈化出不盡的各式幻象,讓人或駐足凝神或掉頭他顧。
p.61倘你心中想的事不能由旅途中得見,眼雖不停顧盼,竟是視而不見。
〈理想的下午〉
p.87理想的下午,宜於泛看泛聽,淺淺而嘗,漫漫而走。不斷的更換場景,不斷的移動。蜿蜒的胡同、窄深的里巷、商站的櫥窗,就像牌樓一樣,穿過便是,不須多作停留。
〈早春塗鴨〉必然的重複之後,就是出走的時機
p.106文明的最明顯通象是慣性。
p.107循易蹈簡,而效率彰然,當更是現今文明之強猛處。
p.109文明,世界畸病於粗陋慣性之人的共有鄉愁。
紐約是個太多概念重複的城市
洛杉磯是個沒有界限的城市,太容易去得,太容易無聊
斯得哥爾摩要離開才知道它得好
有的城市不宜指南,如花蓮則導論足矣
旅途中的女人是車上不得言之社會所呈幻象,讀書凝望都可做不同延伸
全世界各處的早上五點
理想的下午要有理想的下午人,田景,河岸,街樹,甜點…
逛二手書店的習慣→→帶不回的書的確是一種受罪
十全老人的淳樸清明無所求之境
路易士《沒有地圖的旅行》Journey without maps
攝影集《阿拉伯的沙與海》Sand and sea in Arabia
- May 13 Wed 2009 07:08
理想的下午—漫無根由的旅者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