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完了侯文詠早期的作品,終於找回他一開始對世事輕鬆的態度,從醫學院和室友及同學相處的點滴,不由得令人想起青澀求學歲月的點滴,從瘋狂的打賭笑料,看看在那個壓力極大的醫學院裡,楊格如何堅持自己的人生原則,吃完八斤的魚,又挑戰儀器去試吃各種糖類的口味,幫助自己的團隊在期末考得到滿分…很多現在我們聽起來覺得不可思議的事,其實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也常遇見那些驚奇,或是一些性格突出的人,只是不常去記錄而已…

另外「諾貝爾症候群」和「考試,真好」兩篇,則點出了教育體制某方面的弊端,在追求人人稱羨的職業同時,其實這些高材生也正失去一些正常的娛樂,連男女朋友都不一定找得到。在後面的篇章裡,則已經嶄露了侯文詠身為醫師時,所看到一些病人和醫生背後的故事,感覺就像跟我們一樣的平凡人被推上火線,在面對生死交關的當頭,他們仍有著對喜怒哀樂的疑惑,在面對醫療糾紛時,有著複雜的利益考量,換句話說,生死也成了一種遊戲…

〈大家都是爸爸的兒子〉講在醫院談判時,有石膏的人就擁有籌碼;〈拔管〉裡則突破了「活著才有希望」的常規,醫藥費在這裡更勝生命;〈黎明前〉裡講醫生除了醫德外,有時演技比儀器和真相,更能提供家屬希望;〈鐵釘人〉一篇則是描述社會邊緣人的愛心和覺醒;〈天堂的小孩〉讓人鼻酸外,更是令人思索,面對疾病的態度,有時小孩比大人更勇敢和真誠,而醫生也常為了追想名譽或理想,而錯過了「一種美麗的心情」,最後〈聶醫師的憂鬱〉、〈亂色調〉、〈孩子,我的夢〉則是完全在筆墨裡調了濃重的陰影,令人窒息…

通常短篇小說的寫法,常會在題材、時序、劇情舖排上極其用力的刻畫,以營造突出和驚懾之感,但候文詠寫來自然,雖然黏著現實,卻能讓讀者有超脫的第三人觀感,理解之餘又不陷溺,令人折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