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經過了整整兩個星期
腳上的傷痕也已褪去,我才有時間整理旅程中的一些記錄
想來生活的節奏也是不饒人的!
出遊日期2008年5月17日-19日
啟程
鬧鐘一響,我立即被驚醒,大片的落地窗沒有落進半點陽光,清晨的烏雲使五點的天空看起像是暗夜。
〈關山站〉
路途
像是習慣了出門前的清涼,我一個人坐上了開往東部的早班復興號,轟隆轟隆地出發,朝向台東那個我一直想定居的地方。六點初頭,整列火車像是早己醒來等待狂歡一樣,一群又一群集體出遊的學生開始大肆的聊天、玩牌,還有外國人交談下一個停靠站該往那裡去,從綠島、花蓮,再來竟就直接跳到澎湖了。我把自己埋首在報紙裡,在長途旅程中,書報常是唯一的消遣,然後一直到賑災捐款破億、民進黨又要選舉,國民黨要就職…等新聞一條條解構在我的夢裡,火車已繞過台灣的最南端。
抵達
十一點到達台東,依舊是陰天,令我訝異的,全台人口密度的關山,竟有點神似彰化故鄉的氣質,街道很短,沒有機車可以租,只有一排淑女車,一排變速腳踏車。滑過地下道,開始無止盡的迷路歷程…
享受—第一站 關山親水公園
在正中午望盡親水公園的酷熱,午日正當頭,汗水浸溼了什麼都還沒來得及擺放的背包,在熟悉踩踏的節奏之前,已錯過了許多陌生的生態物種,疑似紅嘴黑鵯的好動兒,一路豔紅的朱槿,飄香的茉莉,躲在涼亭外的蓮花,寂靜的水池沉默了旅行的夏天,行過石板和紅磚的車道,陽光的溫度是唯一的陪伴,在熱力四射的大大公園,開啟我環島的第一步…獨自一個人享受在偌大裡的行進,很悠栽。我開始大口吸氣,眷戀東部空氣裡的每一個分子,努力保留出遊時的每一個觸覺!公園裡的人數稀少,雖是週末,遠處也只有兩台腳踏車跟著,有點像是私家庭院,安靜,一直是台東給我的直接印象!
〈關山親水公園一景〉
小憩—關山市區
出親水公園時,回到市區繞了一下,找不到環鎮道路的起點,還是決定先去吃午餐,剛好十二點半,行李的重量讓肩膀已經開始酸痛,看到上次在花蓮轉錯火車時,唯一陪伴我的「關山便當」,隨即進入。一個要價八十元的便當,卻是我今年吃過最好吃的,記得上次吃到感覺這麼好吃的便當,是短育過後的松竹屋,果然要經過真正的勞動,才能體會食物的美好。新聞依然卡在四川,但天氣已轉為陰…我只好趕快去找訂好的民宿,是和診所合開的,老闆還沒到,但是行李竟然可以先寄放,我只能說台東的治安真的很好,連鄰居的婆婆都親切到不行,彷彿我也在那裡住了很久一樣,在這個小鎮待著,不用任何的觀光標語,我就有回家的感覺。
〈關山街道一角〉
重逢—環鎮道路
其實起點的指標很大,只是我眼睛大概脫窗了,或是怕雨一下子突然變大,而急得亂騎,才會經過三次還看不到路標,跑去問工讀生…中間我又迷路了,因為市區的路標是往道路的中間開始,我只能望塔生畏,雨勢在這時又變大,看著一片綠色稻田,我竟然安慰自己,看到這樣的景色也值得了…
後來趁雨勢漸小,又趕著找起點,沒想到腳踏車在這時打滑,留下了現在還清晰可見的瘀青。當時根本沒有感覺到痛,反而更激起了鬥志,更是立定決心一定要再騎一次高中畢旅後就思思念念的小路。我想老天爺大概感受到我的決心,雨勢在那一跌之後就馬上停了,真的不誇張,於是我向一個國中生問路後,馬上就到達目的地。
對於這一段路程,我當然還是很感動,對於這樣山搭著田,田偎著山的情景,重巒疊翠,遠山含笑,所有關於陶淵明生活的想像,已經長時在腦海裡進行不斷重建的構圖,在此刻得到最好的印證。藉著踩踏感受土地的起伏,連自己的心跳聲也變得異常明顯,這是我很久沒有察覺到的自己,生活的味道在這一刻清明起來。稻田裡的奔馳,活脫脫是宮崎峻卡通裡主角的化身,乘風疾行,下坡的一段那我想起高二升高三的那個學期,是我第一次出遠門來到後山,第一次感受自由的滋味,第一次知道教室以外的遠足,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與關山重逢,讓我上大學這四年來所有的疑惑、成長、迷惘、期待、奮鬥…都在緩慢的步調中沉澱,藉由回憶交織又極具象徵意義的一段路程,我慢慢地騎,慢慢又認真地喘著每一口氣,一口一年,一口一學期,一口一星期,一口一週末,一口國中老友,一口高中同學,一口大學同窗…吐納之間很多人很多事突然湧上心頭,冒上喉頭讓我歡呼了幾聲,幾個上坡路段,又讓我沉寂了下來,情境一幕幕浮現,可是汗水一滴又都消失了。我非常珍惜這段路程,希望再一個四年,或者再一個十年,它都能維持原貌,讓我可以有個解脫的祕密基地!
〈永遠的初戀—關山環鎮道路〉
〈山.田.小路〉
大休—民宿過夜
獨自出遊的消費總是特別的高,但是關山民宿的老闆,是唯一發揮良心,讓我用單人價入住,房間的品質好到令我嘖舌。在下午意猶未盡的閒晃市區,看一群群學生們週末仍抱著籃球往學校跑,我就知道這裡的生活有多麼純樸。
我欣賞這種簡單,哪怕以這種緩慢的步調環島是會被說成浪費時間的,那又如何,人生的風景何其多,最後會一直印在心版上,又被重複說起的,已經是可遇不可求的雋永了。
起早—遠離後山
火車站裡的風景,讓我不捨離去。但告別,本來就是旅行的必需品。
離開陽光,邁向未來的牢寵。
路程中有小孩子對著火車興奮大叫,我想留下的渴望,隔一個車窗外反射出的,卻是他們出外的動機,我們都想做的,是遠走高飛。沒有定點就顯不出的壯志豪情。花東縱谷一段的風景,讓我下一段的旅程,有了出發的可能。
〈台東往花蓮段—看不盡的綠意,道不出的美好〉
〈花蓮往宜蘭段〉
碧海藍天,波光粼粼,幻作點點光芒,射向初悟靈感,迸裂潔白波浪
失落—現代化的牢寵
到了羅東,竟是無與倫比的大站,跟之前每一個我想落跑的小站相比,這裡的都市與現代竟讓我有些失落,人依舊親切,只是從門庭若市的「林場肉羹」開始,我突然有一體認,就是我回到到了現實,一路狂奔,從蘇澳港、消失的蘭陽溪口賞鳥處,再到武荖坑的綠博、久負盛名的傳藝中心,一路一路搜刮我的錢包,門票費、停車費、清潔費…一路走進會場,我一路哀悼我未來的工作生涯,沒有好山好水,這裡剩下的,只有進步後的冷淡,粗疏而沒有內涵的展覽。晚上的羅東夜市,也變得遙遠了,這裡,沒有我要的生活期待…排隊的人潮繞過一個街口,老闆沒有空招呼你,得用叫喊的方式才能喝到一碗羊肉湯。隔天的羅東運動公園,即使在七點造訪,也沒有第一次的寧靜,運動的人熱鬧了每一個小角落,還有「滄海一聲笑」的背景音樂…小白鷺不安的四飛,這裡,變了!寧靜成了過去的代名詞…
重點是這裡的住宿品質,真的讓我又更傷心了…地圖的比例也有問題!
〈這裡是宜蘭羅東,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買下這裡的豪宅…〉
拜訪—新竹大雨大雨一直下
關於城隍廟,我一直有雙重的幻想,一個是關於宗教的,行惡的最終懲罰,一個是關於廟會的,好像跟小吃脫離不了干係,感謝好友的帶領,讓我免於迷路的恐懼,又在短時之內同時滿足了口腹之慾和視聽的享受。肉圓很好吃,但是那個紅圈讓我很想戳破,貢丸也很有嚼勁啦,只是因為普及性太高,讓我無法分辨差異。還有飲料真是透心脾,因為我那時真渴死了,能跟電影搭配,真是一絕呀…只是一到新竹,不是遇到風就是遇到雨的,讓我非常的誠惶誠恐,下次如果有機會再拜訪,我會記得帶著兩把傘,一把擋風,一把擋雨…
〈新竹火車站〉
歸途
火車上一直遇到小孩,不是一路興奮的大喊「飛機!」「山洞!」「車車!」就是在我後面唱生日快樂歌,我沒有「喜歡嗎?姊姊買給你的幽默」,也沒欣賞音準和活力的氣力,只是因為疲累卻得不到休息而皺起了眉頭,跟著小朋友一起起閧的家長,也一併得到我的關注,我想著,環島一行,在上了火車的那一刻,就死了,回到無邊的現實和小孩的吵鬧,在在都提醒我,旅程,不能幫助我逃避什麼,或者得到什麼,反而最大的體悟,是我面對了什麼!
結束自己安排的畢業旅行,完成四年來的夢想,沉澱了許多生活上的煩心,回味了記憶中的美好,夠了!台灣很美好,我用三天做了一個大綱,至於細節,就有待來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