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科普書我只看了第一集,就被裡頭生動的文字吸引住了,有點就是在回味國中時的理化課本的內容,但是編排和例子有趣多了,同時對於科學家的發現有敘述之外,還對其幕後祕辛加以爆料,讓我看見科學家背後不為人知的一面,這是一本很不一樣的科學書籍!

從一開頭「如何建造宇宙」講太空宇宙的形成,說明人類現在對宇宙其實還是未知的,關於它的形成很多假說,甚至它有多大也還在推論當中。可以肯定的是,當初構成宇宙的全都是無生命的原子,這些普通的元素竟然可以建造我們一個個有機生命,其中我們的祖先還要閃躲各式各樣的災難,不能出一點差錯,可見我們能安然出現在桌子前,真是一個大奇蹟!作者還強調,其實我們的祖先應該都長得不錯,不然怎麼有辦法吸引異性,完成繁殖的任務,想來還真有道理啊!

接下來的「太陽系」和「宇宙觀」則講了更多關於我們對外太空及天文的研究,在這麼長的距離和空間中,只顯得出地球的獨特與孤獨。

第二部分「地球有多大」,則描述物理學家,數學家,地質學家想盡辦法測量地球,以及其實我們現在一切可得的知識,都是在兩百年內建構出來的,在兩百年以前,人類顯得很無知。地質學的部分比較難,都是我高中的地球科學才學到的知識。最後兩章談可怕的科學競爭,原來在知識界裡也有可怕的名利爭奪,而且很險惡。這個部分讓我有讀小說的感覺。最後一章的內容是化學,身為組織發展最慢的一門學科,隨著各種元素的發現而達到了高峰。

還有一點看完這本書的有趣心得,就是科學家真的都滿奇怪的,像是牛頓曾把長針插進自己的眼窩裡,只為了想知道這樣做會發生什麼事,他也曾直視太陽,但都幸運的沒有造成永久傷害。他把微積分的運算藏了27年,光譜學藏了30年,一生其實大半時間都在研究宗教和鍊金術。


●其他的常識和冷僻的知識→真的很冗長,只是整理我過去所學卻又忘記的部分
*批28公克的物質放進十億分之一的質子裡,就會有暴脹宇宙﹙inflationary universe﹚,再多一點點,會有古典標準的大霹靂Big Bang型的宇宙出現。亦即把所有物質塞進一個奇異點﹙singularity﹚裡,這個奇異點小到失去長寬高。

*一秒大爆炸裡,頭三分鐘98%宇宙物質都已產生,而形成你我最重要的重元素,則來自超新星爆炸。最初提出這個概念的是比利時的神父勒梅特﹙Georges Cemaître﹚1920年。

*地球初始可以有簡單生命的大氣成分是二氧化碳、氮和甲烷、硫礦,都是有毒物質。

*天線中雜訊的一部分,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光﹙大爆炸過後的輻射﹚,經過時間和距離,把這個光變成微波﹙光子﹚,狄基﹙Picke﹚根據加莫夫的推測而證實這個解釋;但得到諾貝爾獎的卻是無線電壞掉而發現雜訊的兩個小子。

*宇宙只是不斷在發生,奠基在之前的失敗。

*到達臨界密度後,就會有金鳳花效應,宇宙從閉合、開放再到扁平。宇宙會彎曲,使宇宙體積有其限度,卻不具邊界﹙就像地球這個球體找不到邊緣。

*2006年,冥王星成為矮行星,所以現在是八大行星,同時只有冥王星不在黃道面上,它的體積也過小。現在有一說法是把它視為「柯伊柏帶」﹙短週期慧星的來源,如哈雷﹚上一個大的物體,或冥王星是一未形成之太陽,因為太空大部分恆星系統都是雙星系統。

*可以加速太空船發射的重力協助,即依靠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四大氣態行星的拋射,175年才有一次機會。

*冥王星不是在太陽系的邊緣,從地球到冥王星的距離只是全程的1/2500。

*以宇宙總恆星數,乘以最保守的生存和文明存在機率,也有數百萬顆之譜,只是距離使我們在星球間顯得孤獨。

*超新星與中子星,當他們塌陷到一個程度,緊密到連光線逃脫不出拉扯,就會形成黑洞。﹙怪才祖威奇提出,他很愛做伏地挺身﹚

*CCDs的技術,數位相機加上電腦自動比對,可用於觀星,發現新的星球。

*哈雷曾為了想找出星體多呈楕圓形軌道繞行的原因,而去找牛頓,請他用平方反比律算式證明之。牛頓因而寫成《自然哲學和宇宙體系的數學原理》,簡稱《原理》。內容就是著名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第一定律是物體沿直線等速移動,除非有其錈作用力才會轉向或停止。第二定律是物體再力時會沿力的方向移動。第三定律是每一作用力會有一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萬有引力總歸一句話,就是我們一直都在互相拉扯,公式是G=Mm/r²→以上是國中所學的,真是太親切啦!
-------------------------------------------------------------
=============================================================

*在測量地球的活動如火如荼的展開時,法國科學家總是最倒楣,遇戰爭、疾病和烏雲,可證明科學也是一條險路,耗費數十年可能一事無成,還可能遇難。

*1774年夏天,數學家赫頓Charles Hutton利用一座山丘所有定點的高度,意外畫出「等高線」,還推算出地球的質量是5千兆噸,還有其他重要天體的質量。

*另一個精算出地球質量的人是英國的卡文笛西﹙Henry Cavendish,1731-1810﹚,他害羞到幾乎有病的境界,跟人談話會大聲尖叫或甚至跑走。他承米歇爾﹙John Michell,發現行星的第一人﹚的設備,在1797年得知地球正確重量是60億兆噸﹙目前精確數據是59.725億兆噸﹚,但在折騰了一年,卻只是證幟110年前牛頓的推估是沒有錯誤的。卡文笛西有別的貢獻,包括第一個分離出氫氣,首先使氫氧合成水,還有能量守恆、首耳吞分壓定律,這些領先別人一世紀的文獻他通通沒有發表,因此沒有一項功勞是歸在他身上。→害羞的人一定吃虧,問題是我們也只能可憐他

*詹姆士.赫頓﹙1726-1797﹚是地質學的鼻祖,蘇格蘭人,在他那時對高山上有蛤殼的事,是大家討論的話題。當時有兩派說法,一派是水成論者﹙一切都是因為海平面的升降﹚,一派是火成論者﹙地貌的改變是因為火山和地震﹚的板塊構造學說。但因為赫頭的書寫表達能力有問題,遲至1802年才由數學家好友布雷費爾教授改寫他的書。

*巴克蘭教授,有飼養寵物和大型動物並吃掉他們的習慣,他的徒弟萊伊爾著有《地質學原理》,是建立地質年代系統的重要人物,分為「代、紀、世」,但書中的一些錯誤是反對物種滅絕論,萊伊爾認為地球上所有的物種都是從宇宙開創以來就一直存在的。此時的論戰是災變說﹙洪水﹚與均變說﹙地貌的改變是漸進的﹚,這也是萊伊爾支持的一派。

*凱文勳爵﹙1824-1907,蘇格蘭人﹚與熱力學,規則:永遠會有一些能量浪費掉,你也不能創造能量,更不可能把溫度降到絕對零度,因為永遠都會有一些熱保留下來。簡化之就是﹙1﹚你贏不了﹙2﹚你不能保本﹙3﹚你也不能放棄。凱文勳爵的冷藏理論,使後人發明了冰箱,他也是第一個靠專利賺大錢的人,共申請了69個專利,表了661篇論文,是一位數學及自然科學的天才。

*居維葉,是一位拼湊和分類化石的重要人物,1796年整理物種滅絕成正式理論。

*史密斯探查而繪製的「全英國岩石層地圖」,是現代地質學的基礎。

*1812年英國的南部海邊有一名11-13歲﹙說法不一﹚的小女孩安寧﹙Mary Anning,1799-1814﹚開始撿超大化石。在技術發展很薄弱的年代裡,她可以在岩石中把化石毫髮無傷的挑出,是一絕。也是傳說中She sells seashells on the seashore.的女主角。
=============================================================
*→→→→接下來是科學上很黑暗的歷史→物種命名的迫害
歐文和孟泰爾。孟泰爾本是一位醫生,因熱衷蒐藏化石而無法兼顧本業,甚至早期幫助他甚多的妻子也攜子離他而去。錈發現最重要的化石是禽龍,可惜在後來一場車禍,使他生了重病,沒想到這時在高位的歐文把他發現的記錄一筆筆刪去,並將功勞據為己有。孟泰爾在1852年自殺,屍骨還被送去當時歐文主管的醫院裡解剖,甚為諷刺。

*19th美洲的馬許和柯普,也因仇恨的競爭力量,挖掘出相當多恐龍的化石,將原本已知的9種增加到150種。包括劍龍、雷龍、三角龍都是在這個時候發現。柯普晚年想把自己的骨頭標本當「智人」﹙現代人﹚標本,還立遺囑把自己的體骨頭送給魏斯塔研究所﹙第一個發現巨大化石,卻未能深入研究的人﹚,卻因骨頭中有輕微的梅毒反應而作廢,現代人的標至今仍從缺,因為找不到第一副骨頭,也不知以誰為代表。
=============================================================

*17th德國的布蘭德突發奇想,想從連裡面提鍊出黃金,意外發現會助燃的「磷」
*瑞典人謝勒﹙Karl Scheele,1742-1786﹚則是另一個奇怪的科學家。他是最早發現氯、氟、錳、鋇、鉬、鎢、氮、氧,卻沒有一項元素的發現歸功在他身上,因為他喜歡嚐自己發現的化學元素而早逝。化學界又喜歡把功名歸給聞名又是英語系的化學家。

*法國的拉瓦謝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174.-1794﹚雖然沒發現任何一項元素,,卻能研究各種已知元素的性質和意義,給予現代名稱,奠定現代化學基礎,另外他還發現質量守恆定律,同時又在社交圈活躍。

*19th初,人們喜歡吸食一氧化碳﹙笑氣﹚,當時沒注意這種有刺激性的氣體可以當麻醉劑,因為設備和社會因素﹙當時只有生意人研究化學,紳士都研究地質和自然史﹚使得當時確定分子活動性質的是蘇格蘭的植物學家布朗。

*戴維發明電解法,他發現了鉀、鈉、鎂、鈣、鍶及鋁等一打元素,卻沉迷於吸食笑氣,50歲而亡。

*1811年,亞佛加厥提出亞佛加厥原理,相同體積下任不相同的兩種氣體,在同壓力和溫度中,氣體所含分子數會完全相同。2.016克氫氣包含的分子數是6.0221367×10 23次方。這個數字的爆米花可以舖滿美國國土,並且厚達14.5公里。

*俄國的門德列夫,1869年提出週期表,解決遲緩發的化學符號溝通問題。創意是來自自八音律及撲克牌的接龍。

*居禮夫人和其夫婿發現釙、鐳兩種元素,及放射線,在1903和1911年分得諾貝爾物理和化學獎,但在1934年死於白血病,她的研究資料至今仍不能觸碰。拉塞福根據放射性質,找出半衰期,並可依此推估地球的真正年齡﹙之前科學家一直相信地球是很年輕的,卻無法證實﹚。一直到1938年政才明定物品內不能加入可以使牙齒和皮膚發亮的放射性物質。

*20th進入了原子的時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