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剛看完四川大地震的後續報導,再來看作家簡單生活的傷春悲秋,這種對生活幽微細膩的情感和生離死別的大慟相形之下就顯得有點小情小愛了。席慕蓉在書裡也提到:「生命裏面有一種比較,有的事情好像本來很重要,可是,如果跟更重要的事情相比,就可以變得很不重要了。」
書名雖是大開大放的「人間煙火」,但封面卻是一隻貓咪在木頭椅上沉睡,一派閒適自然。轉念一想,也許就是這種珍視當下,不放過每分每秒的認真以及沉澱過後的怡然,才能讓人可以在突如其來的劇變中懷抱希望,並無條件地對無辜的災民們同聲悲憫,齊力救助吧!
從電視機前的無助哭喊拉回自己的現實人生來看,人生的第一層感懷,在生死之後,就是青春的消逝了。時間和命運一直是人類無法克服的障礙。席慕蓉認為是「青春建構了記憶,記憶才得以重建青春」。在生命最奔放的年代,我們利用餘力去建構自己的輝煌,然後才能在老年時回味自己的青春。除了時間外,書中也提到空間本身的生命,人腦海裡的空間印象,可以長久隱沒,卻又某個時間點突然顯現,這種細微的情感常是奠基在我們看似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裡,習慣生活在某個空間的溫度、溼度、光線、氣味和氛圍,這種熟悉的感覺常會無意識地進入腦海,等待每一次相似的觸發。書中提到的故鄉是一明例,但我覺得中國人,對於空間最重要的記憶,還是得回歸到「家」,這也是為什麼「流離失所」常是引發人最大憐憫的原因吧!
還有很多生活中的小感發在席慕蓉的筆下鮮活起來,〈豐收〉一文寫人慷慨應有的限度,要在這個城市生活,自我保護與互相信任的界限本就難拿捏,透過果樹看人間百態,也為一絕。〈夏日〉一文包雜很多體悟,其中一點是對「成年」意義的闡發,寫成年不一定是告別單純,也許可以在歷經動亂後,更珍惜眼前美好又平凡的夏夜。也寫平常日子其實就是能過的和願意過的部分交雜,無法挑選,只能一天天地過下去,讓它自然沉澱,然後等待果實。〈車與時光〉寫出第一次開小車的情緒,以及與同車之人不同開車風格的現實,快慢之間共識難得。
之後幾篇的紀念和追悼文中,可以看到很多人物的軼事和形象的塑構,寫年輕人就該有天真和自信,寫老師不該只是把生命畫成黑白格子的人,寫一個好的作者其實活在他的每部作品中,寫練習和創作中應讓人得到快樂和自信,寫教育需要關注和尊重,寫每一個畫面裡有怒放的生命,寫生命的真相有惜別的本質,寫人生的況味不是強求外力改變,而是去感覺和體會,傷春悲秋如果可以不是脆弱,就讓這種感懷轉為對生命體悟過後的堅韌吧!
書名雖是大開大放的「人間煙火」,但封面卻是一隻貓咪在木頭椅上沉睡,一派閒適自然。轉念一想,也許就是這種珍視當下,不放過每分每秒的認真以及沉澱過後的怡然,才能讓人可以在突如其來的劇變中懷抱希望,並無條件地對無辜的災民們同聲悲憫,齊力救助吧!
從電視機前的無助哭喊拉回自己的現實人生來看,人生的第一層感懷,在生死之後,就是青春的消逝了。時間和命運一直是人類無法克服的障礙。席慕蓉認為是「青春建構了記憶,記憶才得以重建青春」。在生命最奔放的年代,我們利用餘力去建構自己的輝煌,然後才能在老年時回味自己的青春。除了時間外,書中也提到空間本身的生命,人腦海裡的空間印象,可以長久隱沒,卻又某個時間點突然顯現,這種細微的情感常是奠基在我們看似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裡,習慣生活在某個空間的溫度、溼度、光線、氣味和氛圍,這種熟悉的感覺常會無意識地進入腦海,等待每一次相似的觸發。書中提到的故鄉是一明例,但我覺得中國人,對於空間最重要的記憶,還是得回歸到「家」,這也是為什麼「流離失所」常是引發人最大憐憫的原因吧!
還有很多生活中的小感發在席慕蓉的筆下鮮活起來,〈豐收〉一文寫人慷慨應有的限度,要在這個城市生活,自我保護與互相信任的界限本就難拿捏,透過果樹看人間百態,也為一絕。〈夏日〉一文包雜很多體悟,其中一點是對「成年」意義的闡發,寫成年不一定是告別單純,也許可以在歷經動亂後,更珍惜眼前美好又平凡的夏夜。也寫平常日子其實就是能過的和願意過的部分交雜,無法挑選,只能一天天地過下去,讓它自然沉澱,然後等待果實。〈車與時光〉寫出第一次開小車的情緒,以及與同車之人不同開車風格的現實,快慢之間共識難得。
之後幾篇的紀念和追悼文中,可以看到很多人物的軼事和形象的塑構,寫年輕人就該有天真和自信,寫老師不該只是把生命畫成黑白格子的人,寫一個好的作者其實活在他的每部作品中,寫練習和創作中應讓人得到快樂和自信,寫教育需要關注和尊重,寫每一個畫面裡有怒放的生命,寫生命的真相有惜別的本質,寫人生的況味不是強求外力改變,而是去感覺和體會,傷春悲秋如果可以不是脆弱,就讓這種感懷轉為對生命體悟過後的堅韌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