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好想看見這種顏色的天空…

「當他死的時候,他的眼睛是閉著的,心扉卻是敞開的」
死亡與拋開束縛的樂趣
就像大多數我所接觸的哲學的傳統,要論及生命的意義之前,先得學會面對死亡。這部電影也是這麼開始的,兩個老年男子在醫院相遇,一個富可敵國,前半生忙著賺錢,一個博覽群籍,前半生忙著當家庭的支柱。同樣身為癌末病患的他們,都已經剩下不多的活命時間。
三個月的時間讓他們熟識,互相幫助,完成了一些夢想,達成了一些改變,進而享受生活中的樂趣,體會生命裏的一些意義。藉由「The Bucket List」,可以看到生命裡的一些可能,但有點令人失望的,大多數還是建立在金錢上,夢想不會憑空起樓閣,但感動也不會從天而降,硬著頭皮去彌補一段憾恨,鼓起勇氣來脫離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環境和邏輯,都不會靠著金錢得到。Edward過了這麼多年有錢的生活,卻在心裡還是留下了憾恨,就是一個明證。
其實這種劇情可以演得更沉重,或者更為搞笑來做為對比,但兩大影星只是在對話和常見的冒險中去構築深層的意義,我把這些視為一種提醒,對生命認真的提醒…促成我把認真視為生命反思的一環!認真了,就會看到很多樂趣…

人,畢竟還是人
這部片最讓我好奇的是Carter要離開他妻子時的心態。他說他依然愛著妻子,只是有些事情已經不一樣,所以毅然決然地離開家庭跟陌生人去冒險,卻又拒絕所有豔遇。在旅程中對於Edward暗示他應該回家時,他甚至對妻子的擔憂有強烈的抗拒…但在與一名摩登女子交換對喜瑪拉雅山的景色和旅遊心得後,他卻突然意識自己該回家了。他的妻子說:「他走的時候像個陌生人,回來的時候卻像個丈夫。」看到這段,我真的情不自禁想問:「為什麼?」
我試著理解一開始他是想脫離妻子的擔憂,在生命的最後,直逼死亡到臨的時刻,家人的擔憂常是病人很沉重的心理負擔,一方面他想把握自己達成夢想的機會,一方面他也可能想試試看離開自己愛了數十年的妻子,自己還有什麼可能…而與摩登女子的一番話,可能也間接地完成了他不能親自看到喜瑪拉雅山的夢想,另外拒絕眼前美麗女子邀約的堅定,可能也使他意識到自己的摯愛的存在,所以他釋然的回到家……﹙我滿意於自己的猜測,但我沒遇過強大的生命難關,所以也無法證實﹚

快樂的感覺
電影裡還有一幕我覺得印象深刻的,是兩位男主角在埃及的一段對話:
博學的Carter說,人死後上帝會問人兩個問題:
一、你在這一生當中,是否有得到快樂?
二、你在這一生當中,是否給人感到快樂?
這兩個問題我只有辦法回答第一題,而且我很慶幸答案是肯定的。
當醫生說我可以不用繼續留在醫院,並且自己一個人成功在台南生活的時候,我對這樣的自由感到非常非常的快樂。
但是第二個問題,我想到我曾抱著媽媽說謝謝,她欣慰的笑容;還有帶妹妹去公園玩,她興奮地拉著我的手晃;稱讚爸爸是個帥哥,最近有變瘦,他會忍不住竊喜而偷笑;連在路上巧遇同學,叫她們一聲「正妹」,也會得到好多大大的微笑…我突然發現,我可以試著讓別人笑,但我不確定他們是否真的快樂…還是一時快感?或許對我來說,我可以提供快樂的氛圍,環境也可以,但快樂的感覺卻是要從每個人內心發掘的,我無從得知也無法證明,這個問題…應該只有上帝爺爺知道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eenduck 的頭像
    greenduck

    好人一生平安

    green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