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本書在現有的319個鄉鎮中挑出一些具有人文意義和歷史價值的小鎮,分北、中、南、東與離島四大章分別介紹,除了有很多古老的照片外,也敘述、考證一些地方上重要建築的歷史成因。

常常到一個地方以後,找不到聚落的中心在哪,或是在巡完傳說中的「名勝」之後,就不知其他重點。課本上也多強調一府二鹿三艋舺,對於較內陸的鄉鎮,我的所知實在不多。其實一個小鎮的形成,除了人口以外,其地理位置和歷史所賦予的意義,更是值得探索的地方,書後附有各鄉鎮重要景點的交通資訊,很實用。

看完這本書之後,似乎重拾了國中的歷史地理課本,只是更深入和有系統地了解台灣歷史和地名由來。
以下是一些書中的資訊,對一些人來說可能已經是常識,但對封閉的我來說,還是要做筆記的:

1、開拓史俗諺﹙台中東勢﹚:
泉州人,坐海口,開店舖。
漳州人,落平陽,收佃租。
客家人,走山尾,曝菜脯。

2、台灣三大媽祖:北港朝天宮,東港東隆宮﹙燒王船﹚,中港慈裕宮

3、昔時台中霧峰林家花園的後輩人才輩出,林俊堂﹙痴仙﹚就創了台中櫟社,為三大詩社之一,另二為:台北灜社,台南南社

4、彰化縣的員林鎮,本稱圓林仔,因樹屋繁盛而名,也有一說是圓樓仔的轉變,圓樓是客家典型住宅,防禦用。

5、斗六原稱斗六門,平埔族華武隴語,原意是「東方閃電之地」﹙很有氣勢﹚。

6、新化老街一帶原是日治時期的台灣銀座,而新化舊稱大目降是平埔語,是山林之地的意思,每次我去玩只記得看老街和街役場,和附近的虎頭埤,不知有這層典故。順道一提,書中未提及的楊逵文學館是很值得參觀的地方!

7、美濃的三山一水環繞,是很多作家心目中的聖地,由月光山守護,當地居民也有「行上行下,唔當﹙不如﹚美濃山下」之俗諺。

8、有名產羊肉爐的岡山,舊稱竿蓁林,原指莀草叢生的荒涼之地,後因一小店,而有「阿公店」之名,差距甚大。

9、恆春舊名琅礄是排灣族語,是一種當地盛產的蘭科植物,後來因沈葆禎視此地四季溫和,而奏淮改為「恆春」。

嘉義好玩的地方有達娜伊谷,豐山,瑞豐風景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