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思考∞精華中的糟粕 (28)
- Apr 22 Tue 2008 22:51
優人的雲腳台灣
- Feb 22 Fri 2008 22:44
了無新意-抄襲二探
今天上課時又聽到同學們在討論九把刀事件,剛好她旁聽成大的課,有一位教授正是評審之一,能聽到評審的說法很好,可是事件內容卻和九把刀網誌的說法有很大出入,可見立場很不相同!原本是九把刀跟高中生的問題,怎麼感覺在評審與九把刀間出現了火藥味?
評審這一邊鼓勵創作,覺得這只是文學獎的高中組獎項,一個堂堂的文學大師,實在不應跟毛頭小子計較,而且評審一個重要依據是依學生的年齡及生活經驗,對照其作品,發現並無不符之處,所以不算抄襲;原創者這一邊認為文學也要講求正義,辛辛苦苦創造出的橋段被一再重複使用,還得了個文學獎﹙聽說獎項雖小,獎金也有六千五百元,真是生不逢時呀~~﹚,怎麼能不生氣,我覺得在九把刀追求正義的背後,其實有對自己心血的不捨。
- Feb 21 Thu 2008 00:44
天下文章一大抄-抄襲初探
今天又有抄襲的新聞被爆出,苦主是九把刀,而被認為抄襲的人則還是高一的學生。記得第一次認識九把刀,便是因為政大研究所學生抄襲他的文章,而鬧得沸沸揚揚,而對於「抄襲」,其實我早就想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
去年年底,時報文學獎的新詩首獎得獎者,也被取消得獎資格,原因是他的作品「我喜歡坐在你的位置看海的樣子/磊兒」和網路上的「Dear Howard」寫的如出一轍,而後者發表的時間又早了許多。碰巧這位得獎主是我們系上的學姊。這個新聞發布不久,我們學校又有學姊因為抄襲論文而被提告。
接連發生這兩件大事,教授和學校都很緊張,不斷重申著作權法的重要,這點當然是無庸置疑的。但我感興趣的是,「抄襲」的定義是什麼?我曾經聽說過一個規則,論文裡只要有超過15個字與他篇完全相同,且沒有註明出處,就是抄襲。但真的只有這樣嗎?
- Feb 20 Wed 2008 23:06
「黦」這個字
「黦」這個字是前幾天舅舅教我認鳥時提到的
他說黦念「玉」的音,像「黦鷸」這種鳥,就念「玉玉」
如果沒有在賞鳥,乍聽之下會很茫然
- Feb 16 Sat 2008 15:47
馬西屏新聞採訪與寫作筆記
●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
●挖獨家新聞和公信力→建立媒體權威
●記者採訪應注意事項
- Dec 19 Wed 2007 11:44
源頭活水
哲學史老師說了一段話,他說「道德是建立在選擇上的,沒有選擇就無法呈顯人的價值。」從每個人對未知項不同的判準,可以見其從「大體」或是「小體」。孟子告子篇裡有:「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又說:「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上面這段話可以說明,為什麼人人都懂的道理,在這個世界上實踐起來卻是如此紛亂。原因就在於每個人選擇的考量都不同,要滿足自己的慾望還是世俗的規範是見仁見智的!
因此討論到人性本善和本惡的終極問題時,宋儒有了一番激烈的爭辯,關鍵就在於把什麼擺在「第一義」,老師問我們「尊德性」和「道問學」何者重要?當然都重要,問題當你遇到問題時,你會把那一個放在最優先考量,格物還是致良知,因此宋儒基本上都承認了人性本善,只是挖掘和修行的方法不同﹙還有本具還是需要修養才能得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