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東方衛視,中資,照以往的刻板印象是覺得不會追的節目,但文化涵養和藝術高度,以及設計美學的視覺效果,就這樣把我吸進去了。有民居有美術館有高山中繼救助站,還有整個社區村落,從個人需求走到公益醫療事業,建築這個領域與生活的連結就此建立。

游目觀想,向史而新,自然生長,留住歲月,用盡廢退,光給的生命狀態

與攝影一樣,很多作品追求的,無非是想留住光,都是強調視覺和空間的布置工作吧。然後想像力和文化基底還是很有關係的,看得夠多不會被拘泥,反而因為游目可以騁懷,因為涵養而建立厚度和高度,關於色彩的搭配和象徵符號及意境的塑造,在幾塊木頭和斗拱的卡榫中,可以現代可以古風,可以歐式可以工業,總之是符應需求,有自己的空間還要爭取便利,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也根植美學。都是建築體系的一部分,我相信這在課堂上是學不到的應用科學。

於是,看完之後對於未來也有了想像,至少知道還有那樣光和美的空間存在,而不是四方牢籠。希望不是只有活在漏水和停電恐懼的房間。

節目還有一個好處,從不避諱鄰居的無禮阻絕,業主的無理要求,還有家族之間的矛盾,一個家要住好多人,所以空間安排以誰為優先,在探訪需求時也往往看出無私或自私的一面,小朋友肯定佔了優先,老年人能有自己空間也不錯。而往往在功能區的運用上,客廳和茶几電視佔了大部分空間,都說有交流的需求,就是埋頭一起看電視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