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不是親自要上陣教學藝文,說實在一輩子我都不會了解故宮的寶物,只知道那是中華文明的驕傲。但真的為了教學借閱許多導覽文物,才發現東方的繪畫底蘊其實很深厚,正因為我們的色彩一直採樸實的角度,許多視覺藝術的創作,就在結構和規模上用更精細的手法呈現。甚至許多位置動作的細節安排,遠遠超乎我一介平民的想像。
清明上河圖是這樣的,原以為只是一幅長軸,但站在許多摹本前,眾多人潮是一驚嚇,再就仔細探究其中的人物動作,會突然驚覺,這不就是活生生的歷史嗎?多少歷史學家盼的「歷史重演」,不就是這等境地?原本看平面的筆觸,就只是憑空想像,但站在巨幅的動態圖前,光影流動人影錯雜,還真有種不知今夕是何年的震撼。那馬聲蹄蹄,市集吆喝,吹林打葉,緩步而行的商旅過客,都讓人感受到「清明」的意象,原就是隨意而居;加入夜晚的部分,更是令人驚喜,那暈黃的小燈瑩亮,彷彿是童話。而令人玩味的,是現今人手一機的科技,讓我回去看古人時,也是透過一個又一個小方螢幕,現今,是另一個盛世?
這次展覽,說真的人頭看得比較多,但是能用校園票去感受一下時光巨流的投影,還是相當不錯的體驗。推薦與否?我想我只能用導覽光碟來回答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