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緊接著涅槃宮過後,是三個中繼站,上車下車上車下車,在烈陽之下,頗令人暈昡,一直到這裡,我還是無法明暸吳哥為七大奇蹟的原因,一路上遊客如織,小朋友緊跟在後,有勢在必得的氣勢,一直走訪景點的路程上,我開始思索,我飄揚過海的目的,為了看成堆的石頭,在我不了解它的藝術價值時?抑或感受這深深的文化差距,包括城市的生活態度?還是只是走著,就只是為了脫離校園?沒有解答,我還是走著,聽著一石一廟的歷史故事。
寶劍塔是Jayavarman VⅡ為了紀念父親而建,導遊簡稱我們要看的其實是靈骨塔,但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座「父廟」的宏大,仍是令人印象深刻。兼具的藏經功能,據說是當時的文教中心。
〈寶劍塔裡遊客如織,身在其中有如走迷宮的壓力〉
〈佛頭神鳥身,是佛教和印度教合一的象徵〉
〈寶劍靈骨塔,其後的牆壁孔原鑲滿寶石,據說入其室,反射陽光應有金壁輝煌之感〉
〈寶劍塔東門,愈形縮小的門框,愈走頭愈低,表示對祖先的尊敬〉
〈難得保存之佛教神像,上方為菩堤葉,後改信印度教,佛像遭摧毀,政在人在的代表〉
〈斷坦殘壁中有許多窗臺,憑添幾分古意,窺伺當年繁華〉
〈陰陽石,象徵男女生殖器官,可求子,當下許多情侶各憑默契選擇走過或是撫摸祈求;另有一說象徵印度教三大神,外圍為破壞的溼婆神,四方表保護的四面神,即毗溼奴神,最後寶劍處為泛天神〉
達松將軍廟,出奇的精簡,在看見高聳的人面雕像後,就從樹根裡走到盡頭了。有一說是紀念達松將軍啦,也有的說是紀念那位Jayavarman VⅡ國王的姊姊,又叫「姊廟」。屬聯合國保護計劃的一環,所以保存較完整。
〈達松將軍廟正門口〉
〈達松將軍廟的後門〉
〈石頭上的菁苔,這紋路讓我感覺相當典雅〉
〈門口外的椰子攤販,不知道自己喝掉的比較多,還是遊客買得比較多,其實後來覺得導遊應該是愛國的,所以選擇沒有把明信片寄出,因為我們一直不斷壓低紀念品的價格,絲毫沒有考慮當地的生態〉
東美蓬寺,是為了祈求人工湖的供水順利而興建於當時湖中,只是現在已經乾渴了。同時Rajendravarman Ⅱ也用來祭祀家母還有濕婆神。
〈可惜,等不到紅土配上蔚藍天空〉
〈東美蓬的五座塔,如塔林,中央象徵須彌山,總體建築有三層,象徵人間、天堂和地獄〉
〈壁上的紅褐色,是用紅磚加上糯米、紅糖和黃沙,使之完全密合,的確保存的相當好,10世紀蓋的房子,歷經一千年,還是相當堅固,這是須彌山那個塔,塔的旁邊在下方是由大象守護的〉
〈漂亮的壁雕〉
〈這是灌糯米漿的孔〉 〈這是搬運孔〉
這三個中繼站,實則沒有留下太多記憶,只是看了很多很多石頭,事後回想起這些都是千年古物,才不由得感嘆造物者之神奇,實是嘆為觀止之境。而有幸踏上攀爬,也是不虛此行的重要原因。重點是,這些廟的高度,愈崇高者,階梯愈陡,的確逼出了我的敬畏之心。
- Nov 24 Wed 2010 19:54
之五。關於中繼站的寶劍塔、達松寺和東美蓬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