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圖片引用自:博客來
所有的故事,都由大江流向大海…

如果所有的故事的結局都這麼波瀾壯闊,卻又可以水洗淘淨,那麼人類對周遭世界的變化,或許會有更高的忍受度。在洗鍊的文字背後,每段句章都是由不同溫度的淚水構築而成。一九四九,是個沒有國際和種族界線的世界,在兵源需求源源不斷的戰爭中,流離失所成了常態,在異鄉體驗生命如芻狗的血腥,使得人和故鄉記憶間的關係,變得更為深刻。

說不上是小說還是散文,總之在翻閱一段段如記錄片的文字畫面後,最讓我有感而發的,是龍應台追問參與戰爭或是逃亡民眾的問題,「你回頭看故鄉的最後一眼是什麼樣子?」在一離別可能成了永遠的記憶的當下,有多少人是匆促而且帶著一點興奮的,畢竟平時看慣星星月亮,以為是永恆的事物,就不會去想告別了。雖然不曾和故鄉離別很久,但在外地工作之後,才曉得「家」原來是那麼強的支柱,以往尋常的道路和街厝,在記憶裡發酵都變得祥和和可貴,有一陣子我會騎著車在綠油油的稻田裡亂晃,現在才知道那種農村裡的靜謐是千金不換的,就算到了山裡也無可替代。

生命經驗的獨特,使得每個年代都有特殊的意義。一九四九,重大的政治動亂,使得很多活下來的人心裡有傷痕,還嚴重的考驗了人性在貧脊生活中的扭曲程度,這些如果細細翻閱,很是令人難堪。但如果著重在改變這個層面,如何在變動的亂世裡找到自己的堅持,做出對的決定,在個人和國家集體意識裡找到「正確」,我相信是最重要的啟示,畢竟受過苦痛的人太多,而後世能了解的太少,在拼貼的過程裡,我們只能選擇向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