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彰化的歷史典故,最近比較熟為人知的就是一八九五電影裡,吳湯興最後的奮力一博的八卦山一役,還有在那端坐的大佛像。令我訝異的,是在大佛之前,佔領同樣位置的先是反日的定軍寨﹙定寨望洋為彰化八景之一﹚,再來是日治時期的能久親王紀念埤。小小一塊土地在百年來經歷的戰爭與和平,同樣用了不少代價替換。
再來扇形車庫、賴和紀念館,也是我之前尋尋覓覓的傳說地點,關於火車和文學,同樣令人產生不少遐想和傳說,特別是在殖民時期下,兩者所代表的功能和精神,在在都表現庶民文化的強韌和適應能力。作家康原在書裡用了很多我只知其一的民俗諺語和兒童念謠來寫當時的社會,實在是令人親切萬分:
1、「火車勾甘庶,黑貓卦目鏡,煙坎頭摃毋痛」
2、「火車欲走走鐵枝,十點十分到嘉義,嘉義查某點胭脂,點甲紅吱吱」
3、「第一憨:插甘蔗乎會社磅。第二憨:食煙吸風。第三憨:撞球相撞。第四憨:食檳榔吐紅。第五憨:娶查某煽東風。」
4、作家林亨泰也曾用一首新詩,寫下了火車山海線鐵道的沿路風景,有一種很天真浪漫的詩趣。
〈海線〉p.35
左邊是山
右邊是海
那我該看哪一邊
左邊是山
右邊是海
不,我哪一邊都不看
我要看的
只是對面
一起談著山海的女學生
那些女孩的眸子閃耀著山的姿影
那些女孩的眸子洋溢著海的馨香
微風飄拂黑髮織成美麗的山海幻影
山也不看
海也不看
我只是凝視著對面
山也不看
海也不看
終於完全陶醉在山海之中
至於提到飲食的部分,關於名產小吃肉圓和貓鼠麵,好像怎麼談都不深入,主要是缺乏歷史淵源,加上食材非來自在地彰化,本人也不暗此道,就此略過。
- Jul 16 Thu 2009 21:25
彰化半線天—故鄉的美好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