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之前,其實我對日本的類型小說一點好感也沒有,尤其是「輕小說」一類,總覺得是他們是動漫的延伸,企圖以文字造成如漫畫的誇張效果,既然如此我會選擇圖片,直觀的趣味會多一些。但「一郎╳二郎」的兩本套書,在網路書店的特價以及書評佳潮的衝襲下,我想買來看看也無妨,沒想到再一次「驚為天人」。哇哇哇,如果說這是以小學生角色寫給小學生看,那麼作者的意圖絕對大過於字面上的敘述,沒有流水帳的無意對話,反而是在思想上做了前所未有的思辯討論,看得我這個大人都被跳得一楞一楞的。
故事是講爸爸一郎和兒子二郎一家的故事,爸爸一郎和媽媽阿櫻以前都是社運人士,爸爸頭腦永遠藏著激進的思想,認為不上學也無所謂,甚至還鼓吹二郎和妹妹桃子不用去上學,學校教的知識沒有用…之類的話,媽媽則是認命的開咖啡館照料全家,讓爸爸可以在家無所事事的挖鼻孔,同時家中還有一個總認為自己格格不入的同母異父姊姊洋子,早出晚歸的生活卻讓她有了一段婚外情,夢想是當設計師。
故事前半部圍繞在爸爸與稅務員和學校的戰爭,還有二郎自己也遇到校園暴力,不想輕易服輸的他學會打架,而爸爸則是大無畏的拒絕納稅,鼓吹無政府主義,同時還質疑學校的畢業旅行收取回扣,常常寄信給學校,這一切都讓二郎覺得無地自容,恨不得身處一個平凡家庭,希望爸爸只要正常到公司上班就好,偏偏革命分子阿明叔所製造的事件,讓一家人來到荒野西表島,活出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故事在後半部,積極改變的爸爸也從大叔變成英雄,一家人的感情突然變得緊密,生活在同血脈的天空和傳說中的後代驕傲下,他們成了自己心中的英雄,也做出不同的典範。
看完這本書後,我第一個就自問,為什麼需要政府,如果單純的個人生活,自給自足是可能的嗎?納稅和被管理之間的邏輯關係?學校的知識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存在?生活要過得怎麼樣才算有品質?一個人的智慧和環境如果有抵觸,要選擇何者為依歸?通通的問題在一次爆發出來後,對映那虛無卻秀麗的南照波間,我不禁設想,所有的文學類型和生活目標,都指向心中的桃花源。
● 每個小孩看著父母長大的預設框架
從二郎心裡的想法,我們可以發現,不論父母怎麼掩飾心裡的情緒,或是平時流露的態度看法,對小孩來說都是一種「框架」,父母的成就有時就是小孩的預設標準。
● 活得不一樣,才會發現以前活得『太用力』
活過不一樣的「脫軌」生活,才會發現按自己的意思生活,其實沒有那麼困難,心念一轉而已,這點給我很大的啟示,或許多走不同的路,對於無所謂的堅持也就不會看那麼重。
●政府以及社會存在的意義,為什麼個人得盡義務
看了朱敬一的社會學,發現法律應該在有涉及個人生命危險時,才能做出規範,谷則就會妨害自由,但是像吸煙、納稅和義務教育…等議題,他們都沒有牽涉生命危險,只是個人選擇,於是這部分的法律就成了很尷尬的糾結點,為了方便管理的立法是否適當?還有什麼東西值得抵抗到底來獲得權利,促使改變?一郎爸爸在這裡展現了勇於挑戰不對的精神。
● 革共同的資產和勞工階級,以及美國霸權主義和無政府主義
一郎爸爸的反骨,其實只有一個重點,「他想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不想被統治管理,他同意聚落式的互助,但不同意管理階級的墮落。只要有權力就會伴隨腐敗,我想爸爸的想法就是以此為延伸,所以連「革命」這件事,他都要求自己來。
「革命在心裡」,加入革命團體,一樣會有人只想拿權,打著正義的旗子找碴,讓別人低頭。
●不要介入別人的世界
二郎和同學面對校園暴力時,有不同態度,阿勝身為加害者的愛面子輸不起,周圍的反抗只會更挑起他自卑感後的自大;而被欺負的阿淳在反抗未果後,開始對現實屈服並改變;黑木身為單親家庭,想依附團體找成就歸屬感,卻也在是非道義間矛盾;向井的客觀與博學,使他成為暴力的旁觀者,適時發出評論,低調卻也不會身陷其中。
引文:
上冊
P226就像大人對孩子的世界無能為力一樣,小孩也無法踏進大人的世界。
p.242只有能以個人單位來思考的人,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幸福與自由。
p.257他覺得教師這種職業實在太現實了,只有在確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他們才肯照顧別人。
下冊
p.108上原君長大了可能就會明白,成人世界裡到處充滿了這類欺瞞和騙局。大人在想到正義之前,優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基本上,成人既膽小又投機。這一點,是老師必須承認的。像上原君的爸爸那樣敢堂堂正正站出來表示異議的人,大概一百萬人裡面只有一個人吧。
p.108我期待上原君這一代的孩子長大後,能夠建立一個新社會,在這個社會裡,所有提出正確意見的人不會再得到負面評價。當然,我們為人處事也必須講究協調性,但是在錯誤行為的面前,協調性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惺惺相惜取代思想分歧
p.164人類在芸芸眾生當中識別自己的同類,其實是一種本能。
p.211世俗的格局太小了,既不能創造歷史,也無法拯救人類,更沒有正義與準則。世俗只能向那些不敢加入戰鬥的人提供慰藉啦。
- Jun 11 Thu 2009 11:06
一郎╳二郎—政府存在的必要性?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