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歲老奶奶去釣魚
五歲老奶奶因為年齡的限制,總是拒絕貓小弟的邀請,不敢去釣魚,不敢去河邊,可是在過了一次只有五根蠟燭的生日後,就變得什麼事都敢做了…這個一個非常溫馨,同時又發人深思的故事…
以前我總覺得大人不夠了解小孩的心理,很多事情他們顯得太嚴肅,不夠有趣,也不曉得在堅持什麼規則…後來自己愈長愈大,才明白大人其實要承受很多社會眼光的壓力,時間的壓力,還有經濟的壓力,這些都是以前當小孩時感受不到的。尤其現在在學校裡實習,很多時候看到小朋友出現偏差的行為時,那種觀念上的幼稚天真,我才知道,「立場」其實決定了很多事,它影響了人生活中的「心態」。
一個是老或者年輕,從外表可以看見端倪,但其實心理的狀態影響生活更深,如果靈魂起了縐紋,對工作、生活、待人接物都意興闌珊,這種人一定老得比實際年齡快,所謂「相由心生」呀…
「要過得活潑一點」,老師常這麼提醒我,多跟樂觀和比自己年紀小的人接觸,其實也是個不錯的方法,會因此得到不同方向的樂趣勒!

愛畫畫的塔克
這本書是國內罕見有類外國筆法的畫風,敢於把畫面塗成章魚特有的「噴墨」,因為主角塔克是位愛用黑色的章魚男孩,雖然上課不專心,但是他愛畫畫的個性還曾救過大家。雖然教育強調適性發展很久了,但在一個五族共和的大班級內,要讓每一個小孩都發揮自己的潛能,還是有現實困難存在,誰能保證看向窗外的孩子是在尋找題材,還是單純引發玩興呢?
不過妹妹看完這本童書,第一個反應就是對塔克上課不專心的行為有共鳴,加上書中很可愛的,有許多小折頁,可以讓小朋友充滿期待的猜測,算是很符合童心的繪本。不過妹妹要從裡面挑出喜歡的句子時,顯然有障礙,因為是作業,我之前也沒給她做過這樣的練習,當看到她挑「塔克上課總是不專心」,「塔克的媽媽帶他去給醫生檢查」時,我想她喜歡的是「情境」吧?
最後,幼兒對本書角色意義的解讀,顯然又是另一個可以觀察的重點了!

大巨人約翰—跟巨人在一起
這是妹妹自己借回來的童書,看她讀得津津有味,我開始欣賞縣裡規定的閱讀計畫!故事中的大巨人本來是無憂無慮喜歡跟著精靈們一起跳舞的,可是為了讓自己和媽媽有東西吃,只好出門工作,很幸運的又遇上國王的小城堡,可以輕鬆自在幫忙遮雨、吹風和晒衣服,以及偽裝成交通工具…使他們可包容彼此的鼾聲和狹小。
可是途中精靈們來找他跳舞,使得工作搞砸的這一段,令我琢磨再三,是為了提醒小朋友們工作時認真的重要性?或是做事要場合?不管如何,至少妹妹知道跳舞不總是快樂的了…本書令我最激賞的地方,是作者挑戰了現實世界的比例,若是對更小的幼兒來說,可能不會注意到人的差異性,但是正在學比大小的妹妹,對於這個對比可是覺得有趣極了,連鞋子和城堡的大小都拿尺來量…一本書能讓人學到不同的趣味,就是成功了!

這就是我—沉思的大熊
書中有一個自戀又很有自我想法的大熊,藉由各種方式肯定自己,可愛的樣子讓妹妹邊念邊大笑,可是…到了最後,妹妹念完就曖昧一笑,把書還給了我!很逗趣的一本書,尤其是熊熊自省的歷程,既貼近現實,又有浪漫的童趣,真的很不可多得!
一直以來我都在找可以讓妹妹觀察自己情緒,想想自己特質的童書,因為「了解自己」可是形成自我概念的重要步驟﹙尤其我迫切想讓她變成一個會對自己的負責的個體﹚,所以當妹妹看到大熊自戀的行為,直觀的她可能也會想起自己平常的樣子。而到最後,溫馨的結局也讓她充滿了美麗的幻想,其時有時候我覺得小孩子的任性,影響的不只生活,學習層面的成長空間也因而受限,可是要如何教會小朋友去關注自己和以外的世界,實在是很難的一件事,因為品格不是用說就能成的。而這本書,我想是少數能讓兒童有這種直觀映照自己的繪本。

赤腳國王—那來這麼多紅毯子?
赤腳國王是一個很善良的人,但是一開始他並沒有跟著人民一起生活,所以不知道大家的痛苦。光禿禿的腳踏在泥土地和石子路上,不管是酷暑的夏天還是嚴寒的冬天,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等到有一天,國王脫離了他的馬、驕子和紅地毯,他才知道赤腳原來這麼麻煩!於是想出了拿毯子舖滿全國道路的辦法,但是羊毛並不夠,反而是小朋友想出了最有創意的辦法…
令我懷疑的是,人民可以想出這麼多保護國王腳的辦法,為什麼想不出保護自己腳的方法?他們寧願在路上痛得跳來跳去,或是乾脆躲在家裡,也想不出讓自己腳更好受的辦法,反而把所有的福利都留給國王,真是太刻苦耐勞了!
不過創意無限,只要有人提出問題,就會有人想出解決的辦法,腦力激盪法下各式各樣的防護措施都產生了,所以起始還是很重要的,只要有一個人願意提出關心的問題,善良的大家就會傾注全力幫忙啦!

有趣的小婦人—真是陰森森
光看《有趣的小婦人》這個書名,本來很好奇會是如何的趣味,可以讓原本應該嚴肅的婦人形象變得好玩起來。沒想到一翻開書籍,卻發現這是一個帶點冒險意味,又具恐怖故事雛型的民俗傳說繪本。
從做飯糰開始,小婦人喜歡「嘻嘻嘻」的習慣,就讓人覺得詭異,妹妹甚至覺得她本身就是鬼,沒想到後來不論她遇神還是鬼,依舊不改「嘻嘻嘻」的習慣,讓人更感覺陰森起來,就在一陣錯愕之中,地道之旅結束了,重回人間小屋,卻沒法如書中的溫馨作結,因為「青面燎牙」的角色還在腦中盤旋。
這次妹妹的班級共讀繪本,讓我懷疑老師是不是想換換閱讀口味,藉著不同的「惡魔」形象,妹妹也澄清了她惡夢中「鬼」應該有的樣貌,像人一樣會哭會笑會生氣,只是有奇異的習慣,或許不是很愉悅,但很特別,也認識了日本服飾的特色,算是開了眼界。

畢老師的蘋果—謠言止於智者
好久沒有看童書了,這次看了本跟教育有關的繪本,這本書是之前看好友的閱讀分享時,就一直想的讀的,因為我們家的妹妹本身就是「謠言傳播者」。
其實以訛傳訛本來就是團體常見的現象,所以有很多好笑的外號、「男生愛女生」之類的幼稚想法在校園流傳,若是平常開玩笑也就事過境遷,但不知節制的,問題就比較難處理。有的涉及人身攻擊,就又另當別論。在當實習老師時,由於跟學生比較處得來,我也常常有機會接近他們的八卦中心,聽著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很多話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被「拱」的對象常常被談論一整個學期,成為笑點之一,如果可以自我調適,那倒還好,如果不能接受,心靈受害者也大有人在。
這時老師的處理就顯得很重要,要給學生適度的言語自由,同時又要關照被談論對象的心情。我遇過一個老師處理的方法很妙,他為了讓學生了解對說的話負責的重要,先要求造謠同學上台解釋,同時還要求說過的同學提出證據,提不出來的,就要向當事者道歉;有的已經找不到源頭的,還要事後寫報告﹙適高年級﹚。最後嚇得大家不敢再隨便造謠,畢竟「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講」,要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小朋友最後明暸這點,說起話來就得體多了。
像書中一樣去追回飛出去的羽毛,也是一個比喻,畢竟處罰只是消極的方法,讓學生了解言語除了可以溝通,也可以像利劍一樣傷人才是重要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eenduck 的頭像
    greenduck

    好人一生平安

    green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