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杜鵑—不如歸去,被視為「冤禽」
有望帝、杜宇、蜀魂等稱呼
於暮春三月出現,所以詩中常涵怨懟之意
杜詩「杜鵑幕春至,哀哀叫其間」,因口舌鮮紅
本草網目中又記其音為「不如歸去」,也被視為鄉愁的象徵
杜鵑花也因生其下而得名。
鷓鴣,「行不得也哥哥」﹙宋朝以後說法﹚
古又名懷南、逐影
產自南方溫暖之地,畏寒,所以會一直往南飛,古人喻其心懷壯志!
身上有條紋黑白交雜,胸前有珍珠白點。
《酉陽雜俎》說鷓鴣一個月只飛翔一次,行蹤難定
生性機警好潔,由於為南方特有鳥類,因此常為游子所用
鄭谷因「座中因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而有「鄭鷓鴣」之稱
因其生長環境多為不受汙染之處,有解瘴氣的傳說。
突然發現,這些唐詩中常出現的鳥類
「台灣野鳥圖鑑」裡竟沒有收錄!
可見我們與古典文學的隔閡有多大
難怪我從小就對象徵的引用不太有感覺
這種斷代是其來有自呀!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