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無人居住的老屋,原本已成樹屋,氣根盤枝錯節,後代有心整理,也順道聽了許多故事和工法。
從巴洛克式和昭和時代建築的差異,尺二壁、屋簷的引水道、薄瓦片、屋裡頭菊花國徽的象徵,洗石子磨石子的工法,各種木頭的鑲嵌技術﹙修復及傢具的卍字鑲刨和公版雕花之技術難度﹚…都一一道來。甚至加入名家彩繪匠師及書法家郭新林的作品,google了一下才知他的名號有多大,若在民宅的作品多落款「石香」。
再談鹿港三不見
一不見天:天后宮市場一帶不斷加蓋的遮雨棚
二不見地:有錢人家舖紅磚地,不見泥土
三不見女人:古代大家閨秀不能拋頭露面,只能在樓井偷偷面客,在閣樓向公婆請安,連閒話家常都得在女兒牆的隔離保護下進行
一場小小的導覽,意外的開啟腦內風暴,充分考驗不動紙筆能記得多少資訊。攝影耗材日漸衰敗,只能權充記錄,希冀那些往日風景能因幾雙炙熱好奇的眼神而再度活絡。
網路郭新林相關內容:
郭新林,別號石香、松石、釣叟、鹿津(溪)漁人、鹿津(溪)釣徒、筱漁氏、鹿江漁叟、玉湖漁叟、玉山老人、玉壺山人等,鈐印有白文「松石」,紅文「山人」。郭新林生於明治三十一年(一八九八)~民國六十二年(一九七三),享壽七十五歲。
生於鹿港彩繪世家,隨二伯父郭友梅習畫,其作品遍及中部,包括台中林氏宗祠(一九二三)、彰化節孝祠(一九二四)、鹿港天后宮(一九五四至一九五五)、嘉義吳鳳廟(一九六○)、鹿港龍山寺(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三)、彰化南瑤宮(一九六○)等。此外,鹿港諸多廟宇的門神均出自新林師之手,計有:龍山寺、天后宮、奉天宮、新祖宮、鎮安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