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礁,是鄉村裡宮廟幾年一次的盛事,從小到大應該都經歷過的,但求學時常因各種原因,或者根本提不起興趣的錯過了,只覺得吵鬧,沒想到當了老師以後,上課時看到小朋友期待的眼神,背起相機,跟著一尊尊神明繞境,我才知道這種熱鬧的意義,也才靠近了他們一點。每年彰化媽祖遶境的活動不少,我卻遲遲未參加過,想來真是內疚。
這次參加廟會,看見原本居住的地方,平靜的小巷裡掛滿各色汽球和螢光棒,各式小吃羅列,彈珠台、棉花糖、鹹酥雞…小型夜市就在一夕之間建構出來,說實在,心裡的渴望被實現的滿足感真不是蓋的,好像童年的記憶一下被喚醒,不管什麼攤什麼活動,走在現場握著錢幣,心跳就跟著加快,什麼東西都想拍,縱使不知道意義何在。像是被迫茹素的小沙彌,某天誤食滿漢大餐,那種飽足感是從心理慰藉到生理的。
這次廟會活動的陣頭表演和遶境儀式,也讓我大開眼界,原以為傳統的歌仔戲、布袋戲和拜神儀式,就只是一群上了年紀的廟公在走位過場,沒想到因為現代社會的潮流,不管是東西方的節奏電音,通通不絕於耳。而整個活動中,表演者也愈來愈年輕化,甚至加入舞蹈和聲光的元素,都讓我對自己的孤陋感到害羞。原來台灣文化還是這麼生猛,雖然帶點俗,但是非常非常可愛!以前錯怪了這些傳統,其實他們是非常進步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關注到攝影這塊後,看表演時總是掛了份心,總在想要到什麼角度,該怎麼取景,反而不能真切自在的欣賞表演本身,這件事或許以後再琢磨思考吧,總之這次的人潮和規模,對我來說是個非常好的學習經驗!
更多相片連結:
https://picasaweb.google.com/flora25/rZga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