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表演,還在校刊上寫過專文感恩,但畢竟有給眾人觀看的壓力,所以總寫不到心坎裡,對於優人神鼓,想說的還有很多。
第一次在台南看到他們行腳台灣的表演時,除了還聲音的力道,還有鼓者本身跳躍旋轉的力道之美震攝外,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觀眾素質的低落,現在台灣已經很少有團體做這種免費的,還要忍受觀眾不尊重的表現,不專心、講話,連最基本給予寧靜的一刻都做不到,但他們還是在自己的舞台表演了,甚至站上聽奧的舞台。這也是極富盛名的他們,願意走到災區來「鼓舞」民眾,我會特別感動的原因,就只是做對的事,很棒!
八八風災以來,有許多團體給予民眾支持,應當心存感恩,身為待在災區的外鄉人,我也感受到眾多善意飛湧而來,心中感慨甚深。但一週年之後,電視上出現的,除了檢討還是檢討,我們看到改變了嗎?

8月初,難得下山一趟,是風災過後第二次請了這麼長的假,但上一次是過年,沒有這次難得的自在。早上還因為便橋又斷而騎上荒涼的產業道路,彎延曲折中不禁迷惑,這一年來的路途我花了多少時間趕過?久遇雨後天晴的鄉民,仍是移動,為了購足民生物資而汲汲營營。換了一段客運,搖搖晃晃,從滿目瘡痍的山城闖進喧鬧的城市,日正當中,便利的轉了兩樣交通工具,我閒步走進假日花市。公園裡有各式鮮花,還有小吃攤販。好不熱鬧的街頭中,我坐進一家賣粥的小館,午後兩點,少人。

晚間在極為平價的育樂中心裡,我享受八十幾台娛樂還有冷氣的吹拂,在柔軟的床舖上,突然驚覺平地人還是談論著這場災難。
先是哭了,看見許多人尚無法面對喪親事實的淚水,我也跟著難過。然後一大堆的檢討,做了什麼、沒做什麼,莫衷一是的評價,歸結出的結論,一切是為了五都選舉。

對「泛政治化」的議題的冷感態度,在成為半災民後,現在成了最大的諷刺。

每個星期都要花上好幾個小時才能得到安全感的生活,要花半個小時以上才能買到生鮮的生活,一遇雨就路斷公車停駛、網路電視時常斷訊收不到訊號的生活,我都在忍著,然後一下山看到一堆握有大筆資源在檢討,怎麼能不諷刺。而這些有權者,還在製造更多弱勢,大埔農民,中科附近居民…一個個綁著白布條走上象徵權力的房子,換來一紙公文說明,淮或不淮,都是命令,沒有關心。

關於天災,更可怕的是人禍…

苦難文學營、生物多樣性、歷史數位、文書簡化,一樣樣的研習,我仔細琢磨在這個場域,這個環境裡,我能做點什麼更有用的事,抑或釐清我們必需做二等公民的真相。

有專家提醒『原地重建』的思考邏輯,這裡的地質不適合種果樹,也不適合建道路,暗示這個地區發展不到百年,適不適合定居尚待考驗,也暗示如果要生活在這,就不能要求同樣的進步,給環境太大的壓力。但便橋與河面同高的問題,我們依然每天面對。

政府做了許多紀錄片,或是「紀念專輯」,告訴我們災民,八八是因為短時間累積的豪雨而有災情,但事實是,之前的颱風也曾帶來這麼大的雨量,卻沒有這次這麼嚴重,所以真正的原因是什麼?還需要日本人幫我們做地質分析…

風災近一年,面對森林過度砍伐,或是植被換果樹的問題,我們怎麼解決。居民繼續種,然後擴大產銷班,鼓勵民眾購買,算是幫忙災民,甜美可口的蓮霧芒果一批批往山下送,用什麼換?

身在台灣,我很幸福,工人階級的子女還可以掙得公職,至少圖簡單的溫飽沒問題。
身在台灣,我很幸福,可以依賴文字的力量傳達心聲,搜尋資訊,至少我的思考確定是我自己能接受的理路。
身在台灣,我很幸福,聽說我們國家的美食、地形植被,都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多樣豐富,只要肯遊歷,處處是寶藏。

但是這樣的幸福,就像一點一滴流失的土石一樣,逐漸在崩毀,荖濃溪邊還有縣長說的,要56年才清得完的砂石在堆積。沿著溪邊流域泛布的崩塌地是不定時炸彈,沒有人知道該做什麼,或者不該做什麼。只是等待,我不知道未來會更好或更壞,只是想念起聽鼓和原住民吟唱的那一晚,心中燃起希望一,一切都有可能,但不確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