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劉墉的散文,好像就是看故事集綿,許多事例集合之後,會歸結出一句頗有道理的名言,還記得念國中的時候,做了很多筆記,像是:「真正的高峰,是沒有回音的」、「只有不喜不悲的人,能當得起大喜大悲」﹙p.24﹚、「在上天絕我們的生路之前,我們應該先為彼此留一條生路」﹙p.60﹚,把這些句子也照樣加在文末,通常分數就不低。

有一陣子很討厭這類文章,因為根本不用思考,已經做好結論的文章,只要看最後一段就知道精華所在,怎麼舖陳的就不會在意了。後來我才發現,是自己拘泥於文章的目的性而有限制,實則在文字的理解上,一句結論還是有多重意義的,古人甚至還可以翻案文章,我怎麼就只關注人家的最後一段,實在太淺薄。

這本生生世世未了緣,我想是劉墉《我不是教你詐》和《◎◎自己》系列中比較與眾不同的一本,在這本書裡,他關注了很多層面的感情,某方面來說也是劉墉自己感情生活的體悟,一種迫切與人接觸、深層了解的心得,流露比之前更多的深情。從未竟事業談起,談人世間的緣起緣滅難以超脫,有的人為家園努力,有的人對故鄉難以定義或忘懷,有的人在子嗣和父母間抉擇,有的人活在死去的人留下的記憶…這些情感和眷戀都不是一朝一夕而成,基本上我也懷疑做為人,是否有超脫的必要或可能。但劉墉彙整的具體事例中,我可以深深體會,情感是一不能分割的整體,我們可以改變方向,卻很少能分辨愛誰多一些,所以也就不要太計較了吧,身在緣中,幸福能半滿就好,能自得就是福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