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荷蘭時代:冒險者的樂園

這套書生動的簡述了台灣近代的重要歷史事件,雖然是在講久遠的歷史,說故事的意味卻相當濃厚,不但沒有歷史課本說有解字,句句可畫重點的壓力,反而是活潑地把一些常民知識融於圖畫之中﹙如服飾和語言﹚,讓人在文字和圖畫之中,輕鬆地瀏覽過去的生活世界。莫怪老師會把它置於班級書架上,相信對小學生學習社會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我第一本看的是荷治時期,看到台灣在歐洲地理大發現時的處境,其實還處於新生的階段,而那時處於封閉階段的明朝,只開放漳洲和月港兩個港口,沒辦法應付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業需求,在幾度侵優澎湖的狀態下,愛面子的明朝,派遣沈有容智退,並在李旦的建議下,轉向當時不是明領土的台灣大員﹙台南﹚發展。從這段歷史中,可以發現對歷史事件的解釋,常常因人而異,愛面子的原因,是我以前讀到的,但李旦這個人,又是我看這本書才發現的,可見歷史還是得多方參閱才能接近真相。

而外國人所帶來的貨革命、移民潮,荷蘭人所建的熱蘭遮城﹙安平古堡﹚、普羅民遮城﹙赤崁樓﹚,荷商出口的鹿皮、砂糖,引進承包競標的制度﹙贌﹚,傳教所需的羅馬拼音﹙新港文字﹚…等,都再再影響了當時的漢人和原住民,以及今日台灣的生態。所以歷史不能切割,它會一直延續下去。

書中對於各種人民權利的關係,也有提及,像是荷蘭人對於原住民的態度,就比當時來台的漢人勞工好很多,同時間也和在台經商的日本人發生衝突,而有濱田彌兵衛事件﹙1626-1632﹚,及1652年的郭懷一抗荷事件,1642年荷蘭人也趕走在淡水和基隆傳教的西班牙人。書中並有小琉球上「烏鬼洞」傳說的一些補充說明,說明在被殖民時期,人民的生活不只是「被佔領」字面上那麼簡單,如果能深度思考,將可以發現其中的利害關係。

最後書末還補充了歐洲地理大發現的一些原因﹙專權王室找金援、突破回教勢力、傳教﹚,及佔領方式﹙壟斷貿易、殖民、非奴買賣﹚,說明當時的西方情勢,使台灣歷史可與世界接軌,可說是較為全方面的考量。經過這一番回味,我已經等不及要看下一本了!

3鄭家時代:鄭氏集團的興衰

鄭成功這個人對臺灣的重要性,大概住過臺南的人都會有深刻的體認,不止在延平郡王祠裡常常有辦不完的活動,近來甚至有為延平郡王辦一個節日,紀念公園更是從登陸的地方至辦公的地方都一一興建!不過近來這個歷史人物,卻也常常被教授討論,到底他是一個忠臣,還是一個孝子,或者,是一個極具野心的人?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歷史總是難以評斷…

要看鄭成功這個人,得從他的父親鄭芝龍談起,小名就是「飛黃」的鄭爸爸,很年輕時就成為葡萄牙語的翻譯,並在1625年時,就成為李旦和顏思齊等海盜的接班人,主宰了臺灣嘉義、北港一帶的走私貿易,並在1628年接受明朝的招撫,成為官商勾結下的極大既得利益者,從事絲和瓷器的貿易商。其經濟勢力和掌控海洋資源的權力,甚至可以在1644年滿清入關時,還能支持南明的福王和唐王為政。而鄭芝龍和田川氏所生下的兒子「福松」,也就是鄭森即在這種情況下被唐王賜與國姓,和名「成功」﹙1645年﹚。可惜在1646年唐王被清攻破,鄭芝龍成為人質,也影響了23歲的鄭成功決定投筆從戒。

藉由荷蘭通事何斌的幫助,鄭成功號稱「反清復明」的基地,從金門和廈門轉往臺灣,這其中天候幫了不少忙,要不是有接連的大漲潮,讓他們順利登陸台南陸耳門,並且其中一直有暴風雨影響打算與清兵合作的援兵高雅各,以及叛逃的德藉傭兵,鄭成功也不會在1622年﹙九個月後﹚打敗荷蘭,簽署臺灣第一分國際合約。

來到臺灣的鄭成功,除了設立承天府、天興、萬年等一府二縣的行政外,還因為糧食問題行屯田制,可惜來台一年後即因反攻失敗,同時兒子鄭經又發生私通事件,氣極而逝。接手的鄭經,接受陳永華的建議,設立衙門官署及保甲制度處理民事問題,再來還設立孔廟興辦教育,禮遇文獻鼻祖沈光文。這些都對臺灣原來的住民如大肚番王,和16th來台的海盜、漁民和商人等等的生活產生不小的影響。

可惜從1673年鄭經與三藩合作失敗後,即元氣大傷,1683年又遇與鄭成功為宿仇的施琅﹙傳因堅持處罰鄭之親信,因而父弟被處死﹚,獨排眾議執意要取下臺灣,於是鄭氏政權在歷經鄭克臧,以及擁護鄭克爽的馮錫範、劉國軒等人的干政下,終於被清朝納入版圖。

綜觀鄭氏在臺灣的作為,除了帶來漢人政權,成立了不小版圖的政權宣告,在民生及教育方面,也多有開創之功,只可惜用人過嚴,導致施琅的報復,不過他仍感念鄭成功的作為,還為他寫了一篇祭文。這段歷史在國家之外,更有小我的糾葛在,可見每一個小環節,都可以是大事件的重要轉折,一行一步間,當更謹慎!

7日本資本家的天堂

在學校的空堂,找到時間讀讀班上的指定閱讀。隨著時光的推進,再一次重演這段充滿歷史民族情結的歷史。

從1894年清朝和日本爭奪朝鮮的戰爭開始,到1895年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後,這段時間可謂中國從國際中覺醒的重要時期,對台灣來說,何嘗不是一個傷痕。原本期待的外援,卻演變成高官一個一個落跑的「台灣民主國」,我想台灣人的性格就是在這時變得更堅強的吧!

唐景崧、丘逢甲、劉永福的敗逃,促使當時的台灣人民必需在「竹篙鬥菜刀」的簡陋武力下,去對抗日本政權,而且當時日本採用的是英國的殖民政策,在殖民地的法律是與本國不同的體制,致使當時出現立憲體制下的荒謬產物—台灣總督。集行政、立法和軍權於一身的台灣土皇帝﹙六三法﹚,使得台灣人民開始了精神上「二等公民」的洗腦,要同時繳官稅和土匪稅,同時還要忍受經濟的剝削﹙會社﹚,和教育的剝奪﹙雙軌的育制﹚。

但諷刺的是,在殖民的強烈不良動機下,台灣卻是變得更進步,更衛生,甚至還被日本人洞悉了民族的一些惡性,像是當時的民政局長後藤新平,就看透當時台灣人怕死、愛錢又重面子的特性而加以管理﹙但那一個民族裡沒有這些人呢?﹚。同時先進的交通建設﹙1899~1908﹚、貨幣度量衡制度,卻又讓台灣的經濟物質有了長足的發展。

不過從幾次反抗事件中,從1915的西來庵事件,1930的霧社事件,以及後來如火如荼的選舉、民主運動的風潮,對比日本在台推行的保甲制,警察大人、街庄役場,對土豪所辦的揚文會、饗老典…等,都可以顯見物質之外,人民在精神以及自由方面,還是有渴求的本能。


9民國時代上:強人天空下;10民國時代下:改革與開放

是非成敗轉頭空
時序一下子從殖民時代跳到了國民軍遷徹來台的時代,看著台灣人從被罵清國奴,到日本鬼子,我才知道原來「認同問題」會一直是老一輩的人心中的痛的原因…

之前老師講228事件的起因,多半是強調民生經濟的崩盤,或是語言上的隔閡,從安藤利吉在1945年10月25日把台灣交還給代表陳儀的那一刻起,這一場期待和失落間的對決,就註定了一場糾紛。先是久戰而殘弱的國民軍,1946年隨之而來的米荒和霍亂,以及高層的貪污,使得1947年2月27日的林江邁查緝私煙事件成為導火線,而有之後的三月大屠殺和大逮補,其間黃朝琴還曾為溝通的代表。其實在看待這段歷史時,我一直很小心自己不要被染上色彩,也為經走進台北的228紀念館,看見那麼多受難的高級知識分子,以及無辜的百姓,撇去省籍的語言隔閡的藉口,我想這就是本土與和外來文化互相適應時,能發生最遭糕的一種狀況,在此次事件證明,就算是同種的人類,只要對彼此不了解,不存善意,戰爭還是可以一觸即發!﹙吳濁流的波茨坦科長﹚只要存心找界限,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分割的!當然不可否認,政治一向黑金的傳言,讓當時有了「台灣光復真吃虧,餓死同胞一大堆,物價一日一日貴,阿山一日一日肥」的念謠。這些都是紛爭的起源。

但同時在1949年國軍徹臺後,臺灣還是有不小的進步,從1949的土地改革開始,有三七五減租,1951的公地放領,1953年的耕者有其田,這些政策讓農民有了自己的生計,同時1965年的美援,讓台灣有了許多加工出口區,也讓「客廳即工廠」提高生產力,臺灣的中小企業在當時蔚為風潮,陪臺灣走過許多輝煌記錄。只是現在這些傳產,已成為夕陽工業,現今讀起這段歷史,仍令人不勝唏噓,只能說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繼續溫習的歷史名詞來到了1968、1969年的世界石油危機,十大建設,1970年代臺灣成為國際孤兒﹙1971年的保釣運動,尼克森、季辛吉策劃的乒乓外交,1978花生總統卡特宣布台美斷交﹚,意外的因棒球在國際揚眉吐氣,1962年有了台視,1975年全台有彩色電視,1972開始建造高速公路,1977臺灣有地方自治選舉﹙雖然有中壢事件的做票事件﹚,1979-80年的美麗島事件﹙至1990李登輝特赦﹚,1987年解嚴﹙1949年始﹚,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0-1990年代遊行的盛行,隨後麥當勞的登陸,六合彩的盛行,飆車族、聯考…等等大家共同記憶下的歷史名詞,都是臺灣一步一步走出來的痕跡!

看著這些昔日歷史課本的事件,如今因為政黨的輪替,可能會有推陳出新的版本,但是對比現今再回顧前朝,不可不說是篳路藍縷,我們曾經有的夢想,包括經濟奇蹟、體育明星、民生進步、股市上萬點、政治的改革…等,如今都捲入一項又一項的弊案中,連教育,都變得不快樂。或許在生養下一代前,我們還應恐想一想,如何改善這種惡劣的環境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eenduck 的頭像
    greenduck

    好人一生平安

    green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