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化工作者劉智惠老師,在碩士論文中有一段話
「以二○○四年為例,台灣的新書出版量,超過四萬三千種
以兩千三百萬人口計算,平均每一萬人,每年可獲得十八點七冊新書
僅少於英國的二十一點六冊,排名全球第二
即使嗜愛讀書的日本人,每萬人也只能分配到新書五點八冊,瞠乎台灣之後。
然而高出版量的背後,卻是高達百分之四十二的退書率。
……重要的原因,是低閱讀率。
台灣每人讀書量,平均只有八本,是日本的十分之一。」

我對這段話的解讀是
台灣太愛出書了,只要有錢,好像沒有什麼事是做不到的
但是品質卻沒有做好控管,一切都商業化的結果,就供需失衡了
再來,台灣的學生其實最應該看書的
但是卻把時間都用在課本和狂歡的兩種極端上
就依我而言,就算念的是國立大學
週遭也只有少數一兩個是平常就常跑圖書館的!
而且是真正看自己想看的書,不是為了考試的書
這個真的很重要,一些就算文學院很重要的書,我們還是沒看過
只因為整理筆記時會直接找評論來看,反而失去了最原始的意思!

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其實在台灣想讀書真的很容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eenduck 的頭像
    greenduck

    好人一生平安

    green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