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來是設計展的走馬看花,這次也因為時間有點晚了,所以主題展覽依然無緣,從常設展看看毛皮,感受過一輪屏東的公共建設和文化機關,還是挺羨慕市區豐富的文化資源,假日的安排可以很文藝,可以有多元文化的窗口。
上次來是設計展的走馬看花,這次也因為時間有點晚了,所以主題展覽依然無緣,從常設展看看毛皮,感受過一輪屏東的公共建設和文化機關,還是挺羨慕市區豐富的文化資源,假日的安排可以很文藝,可以有多元文化的窗口。
現在很流行的沉浸式投影,劇情式的把場景從海洋轉換到天空和密室,互動的攝影和運動,真的讓人再次感嘆科技的進步,有點跟不上這時代的追趕著,追著追著感受童趣和對世界的好奇心,是旅遊重要的附加價值。
習慣了國內旅遊幾個小小的拍照區都是人滿為患的盛況,這幾個星期走訪的小鎮都變成冷門景點,還真是不太適應。可能為了模仿正濱漁港的操作,把港區旁的民宅都上了不同顏色,近看平平無奇的屋子,隔了幾公尺來看竟成了一幅畫,自帶畫框的海邊氛圍,一下就讓景色立體起來,視覺總是需要色彩來醒目。
在雲林靠海的小鄉鎮裡,鄰近之處有新興的打卡景點,另一邊是過氣的彩繪村,雖然面積和可觀之處有落差,但宣傳也決定了人氣,跟上諧音梗的風潮取景就得稍等,而另一邊老屋活化的用心彩繪,卻沒有任何遊客。國內旅遊漫步,求的是尋一處靜謐,隨著出國的多元選擇後,可以有免門票的一點新奇,也是絕了。
對台北這個大城市的印象,就是步調極快,語速極快,任何行動前都要先想好,不然連走路都會被推著走的節奏,所以出發之前特別焦慮。實地走過一次,還是對於大城市的資源留下更深的印象,舖天蓋地的捷運網,幾個國家級機構都在附近聚攏,四處有人潮,冷氣無邊界的吹拂到上出口電扶梯的前一階,有很多擺設和建築都讓人駐足,像劉佬佬進大觀園一樣,的確長知識了。
一直以來很想走訪的寺廟,像是人間的一小塊淨土,大隱隱於市中心的小寺廟,沒有梟梟香煙,或是禮佛頌經聲,絕對的安靜卻讓人更感受到佛祖的莊嚴,植被木作集於一身,沒有過多的擺設或佛像,就是讓人淨心的留白,的確給人很大安慰。本來無一物的世界啊,有這等機緣我實屬幸運了。
很幸運在人生中場的轉換期,還有人帶著吃香喝辣,裹腹外也把氛圍感拉滿,只為了把握難得假日的大好時光,在有力氣時可以有多遠走多遠的氣勢不再,只求有體力逛逛附近口袋名單,有了心頭好,生活便有了盼頭。
為了追趕阿柏勒而去的網紅大學,可惜還是慢了一拍,生活的節奏總是不等人,但有羅馬競技場和美術館,還巧遇CP值高的家庭定食餐館。拍到好看的照片,吃了好吃的美食,生活能有這樣的餘裕,工作的辛酸也可以嚥下了。
整體氛圍和風格搭配得很好的節慶,巧克力咖啡節,想要營造夏日派對的感覺,還有各式氣球,可惜天公不作美,只能拿著雨傘鑽雨縫,留下幾張打卡照。再次感嘆天氣還是深深影響著生活品質。陽光難得,甘霖也難得。
在週間難得起意跑得遠一點用餐,為了紀念有意義的日子,可以一起就著一餐一飯,培養每一朝每一夕的默契,是多麼幸福的日常。看了很多故事和電影,很多美好的場景之一,就是在喜歡的小餐館裡分享生活,可以有共同的方向,就能繼續走下去了。
來到很小概率會選擇的遊樂地點,工作需求跟著跑了一遍流程,自己做功課當導遊和保母,跟著排隊看各種動物聽花式尖叫,還有劇場和各種交通工具可以乘坐,再次把生活旋轉起來。想起總是在鎖事中旋轉的自己,真的也應該好好體驗生活。
雖然二手的物品還是比書多,但在這裡可以舒服閒適的走著坐著,聽聽音樂,很喜歡這種氛圍,好像不管過了多久,還是可以長成歲月靜好的樣子,可以在週末,也適合平日,有點煙火氣又不太吵雜,有點荒涼但有生活過的痕跡,又恬淡又有向上發展的企圖,一切都剛剛好。
也是個念念不忘,必有回想的景點。耳聞大名許久,只是曾經熟悉的地域變化太大,一直未能造訪。現在因著工作之便,重新再複習一次紅樹林四大種,五梨跤﹙大葉﹚、水筆仔、海茄苳和欖李,有特別的胎生植物,漫遊在台南唯二內陸湖:七股內湖和四草湖,別有一番風情,有點原始,交雜的枝枒帶點冒險的意味。
竹筏港溪,連接著四草和安平,四草湖代表四港匯合,之後還有五條港,說亂了地理,對大人來說都有點困難了,何況是小朋友,就趁著風光明媚,好好的欣賞記錄吧…
許久未到訪的彩繪村,沒想到持續有新作品,但熱潮已退,可以近乎包場的全方面拍攝,也只有附近的幾位農婦坐著晒太陽,順便招攬農產品的生意。兩間大廟的神明護佑,在午後這樣走著,不禁羨慕這樣持續輸出和被護祐的小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