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參與多次賞鳥活動,卻是第一次到訪這個重要的溼地,雖然以為距離不遠,但跨越漫長的台61和台17,導航終究還是走了一個小宇宙的路線。

關於海濱,廟前的水泥地聚集騎腳踏車的小朋友,偏強帶鹹味和腥味的海風,隨處兜售的海產,以及午後又三三兩兩坐在自家門前泡茶喝酒閒聊的人家…這些景象自是熟悉。但在村後就有許多裝置藝術和帶著大炮的遊客,這種體驗就不多了,前村人口稀落,後店儼然日落聖地。

藝術家和藝術節的進駐對村落生活型態和生物型態的影響都有待觀察探討,但看見許多建築的色漆剝落,鮮豔的色彩顯然躲不過海風的侵駛,不由得想起天命一事,適性適地,如何在環境中取中庸之道,值得思考。

以下是整理網路資源對成龍溼地介紹:

成龍濕地的位置是在牛挑灣溪北,東以成龍村西側外環道為界。原本是農耕地,遭韋恩和賀伯颱風侵襲後,20年來長期積水無法耕種,並逐漸演替成鹽分沼澤。濕地內有草澤、池塘、魚塭、溝渠以及部份休耕農田。

記錄中,溼地內也有多元生態資源,像是青鱂魚和宜蘭莞草等較為罕見生物。有些生物只生長於感潮帶及雲林口湖鄉水份飽和的低窪地,但可能因整地或遭受人為破壞而消失,需要大家共同愛護。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